我们为什么要读诗作文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王一名

先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置身于一片桃林之中,桃花已完全盛开,娇嫩欲滴,就如同一个个羞赧的少女。在如此美好的境界之中,若你脱口而出的是:“真漂亮!”“真美丽!”这种毫无意义和营养的词汇,而不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种优美浪漫的诗句,——便会直接将这美好的意境破碎。

回到题目,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读诗和背诗,开始是因为好玩,有趣,亦或是家长想增长你的学识,特意从家门口的小店,为你买上厚厚一摞唐诗宋词。小时只是背,记着那么几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顺口,记着又不费劲儿,慢慢就记下了近百首。

可长大以后,回味从前背过的诗,才真正明白其含义,并有所感悟。

夏天,戴着草帽,灼热的太阳光铺遍大地。找一篇阴凉的树荫,坐在树下的木椅上,听蝉鸣,迎燥热空气中丝丝凉风吹过,尽情呼吸着夏天独有的清新空气,看远方荷花荷叶于池中轻摆,不由吟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与家人外出旅游,登楼远眺,看万家灯火通明。正处夜晚时分,四周是一片寂寥。再抬头,只见满天繁星,其抖落的银尘缓缓飘落在脸上,与它们似乎只在咫尺之间。这时才恍然明白,何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遇到自己心仪的女子,内心悸动。她眉眼盈盈,眼里似乎有着满天星辰,明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这份情荡漾在心中,却又羞于直截了当的表达,想通过种种事情使她注意,明白了何谓“琴瑟友之”与“钟鼓乐之”。

小时不解的诗词,会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成为你的文化底蕴。

诗,是千年前古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塑造、凝结成的结晶。我们现代人再读这些诗歌,就如同与千年前的他们,进行一次跨时空的交谈。我们在理解他们当年作诗时的情感,无论是仰慕邻家女子,却总觉得“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还是失意惆怅时“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见雪花飘飘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亦或是思念家乡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每首诗,都有独属于它的情,而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与之相似的场景,不由自主地吟出那么一两句。

你若说生活无处吟诗,我所说的全是空话。是,我也曾与你有过相同想法,但后来我才发现,那是因为我的生活仍不够精彩。你若能多赏多悟这大千世界,总有一天,你会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晚上,付出无数努力,不懈且执着地苦苦追求后,最终实现时,尝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滋味;会在挫折、困难、苦闷在一瞬之间如洪流般涌上时,劝勉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在初春的公园中,看芳草萋萋,繁花点点,吟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寻找完美伴侣的一路上,经历了多次恋情,但最终以失败及破碎告终,摇头放弃时,“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其最大的特点,即化冗长为简洁,将长篇大论的情感浓缩成那么一句话。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男子向一女子表白,“我喜欢你很久了。以前我就一直默默关注你,每次见到你就觉得心如小鹿乱撞,心跳加速,一直不敢与你表达自己的心意。我想一直与你在一起,一直……”用诗词,一句话足矣,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读诗,陶冶情操,滋养性情,而其本质则是:让生活充满诗意之浪漫。

【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

王传康

或许很多人会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古诗?它可以为我带来什么呢?

的确,吟咏古诗并不会为我们带来物质上的财富,亦不能使我们一跃至世界之巅,可是它带给我们的精神瑰宝却是巨大的。

每个人的灵魂都如一块尚未经过雕琢的璞玉,而诗词却能洗涤我们的俗气,润泽我们的灵魂。

品绝代唐诗,我们可以体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香浓,如一壶陈酒,芳醇诱人;读风华宋词,我们可以明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美,如一盏琉璃,流光四溢;看如画元曲,我们可以领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志趣,如一幅山水,笔下皆风韵。

一切相逢过的诗话,或绵柔,或妖冶,或轻狂,他们都如繁花,飘飘洒洒地开满了整个时代。它们的花香浸染了我们,丰盈了我们的生活。

生于尘世,尝酸甜苦辣。喜时,以诗词为酒“一杯浊酒喜相逢”;悲时,以诗词激励“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时,以诗词为趣“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愁时,以诗词为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诚如张潮之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耳为所得之深浅耳”。不错,在不同时间的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都是不同的。诗亦如此,不同的人读,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可诗的魅力也在于此,无论什么样的感悟,都别有一番诗意。

小时候,看星河斑斓的画卷,我们会“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少年时,初识人生,“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青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年时,阅历人生,有愁为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老年时,看淡人生,唯有胸中,依是壮怀激烈“老夫聊发少年狂”……

时光如河,岁月如歌。历史的沧海桑田早已化为云烟,只有诗词还铭记着曾经的璀璨。我们以诗词为媒介,重返那个诗情四溢的时代。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因为我们期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景;因为我们执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因为我们会拥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情怀……

有时候,我们要让生活,缱绻在诗意里。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仇桥伟

牙牙学语时,我们就可以把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王维的《相思》、王安石的《元日》、孟浩然的《春晓》背的滚瓜烂熟。纵使我们看不懂、读不透,却也是摇头晃脑,倒背如流。

可是我们未曾想过,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只是为了应付家长,还是为了在老师同学,亲戚朋友面前有一份骄傲的资本?你可能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或是认为这没有答案,刻意不去思考。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它们美。记诵之间,宛如歌唱。一语击中的热烈,在心底久久存荡。

放一首轻音乐,摊开诗词的小笺,细细品味躲在纸中的灵魂,藏在笔下的浓情。跟随诗人,转动时间的轴轮,去寻找幼年丢失的那份诗的情怀,你会惊觉那么熟悉!其实,诗人的情,早就在当年的苦背中刻入灵魂,不复磨灭。

再回头看,我们已经跟随李白踏遍千山万水;眼见李煜的跌宕起伏;看尽了李清照哀情愁绪中的国破家亡之情;目睹了苏轼连遭贬谪,却仍豁达、豪迈的乐观;体味着陆游的爱国情怀;感受着辛词的慷慨纵横;沉浸于元好问的清新真淳……诗词带领我们看透一节又一节故事,一处又一处风景,一个又一个人生。它把我们引向诗词的魅力,让大放异彩的文字在我们心中怒放。

诗词其实早已悄悄地潜入我们内心。它会站在未来的某个角落等你。或是人,是物,是景。它令你惊讶,怦然心动,让你故自认为是不期而遇,才道出如此贴切的诗句。则然,它其实早就预谋已久,只等那一刻,在你的心底绽放。

当你逢上悲秋,你就会蓦然懂得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当你回忆起那个“相去日已远”的人时,就能理解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你遇上一位动人的女子时,就能感慨道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当你遇上那个对的人时,就会许下《诗经》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上邪》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把诗词融入到生活里,才是我们的初心。把旧时的那份情,带入新的时代里,用一句诗概括,足矣。

去寻找春天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去追逐夏日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去游览秋光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去欣赏冬景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白日闲暇里,当你正在消遣光阴时,定会想起“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的悠闲自在;放学归来,当你和朋友一起在追逐时,脑中就会闪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欢乐嬉戏;傍晚时,当你慨叹长河之上,夕阳的壮烈,就会懂得“落日镕金,暮云合璧”的艳丽;“月黑风高夜”,当你站在楼顶仰望夜空的繁星时,就会灵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欢悦。

嗅到一枝红杏,便能想起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听闻院里响起一阵阵宛若风铃般的笑声,脑中只剩下苏轼的“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俯下身来,看见脚边的苔花,就能哼出一曲儿袁枚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是啊,诗词多美!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它在不可预知的某个时刻,与我们不期而遇,也许是因为一株花、一棵草、一处风景、一个人。去独占一个空间,独守一份情怀,捧着诗词,与心灵相接触,与灵魂相对接。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高佳琪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我们为什么要读诗?”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我想,读诗应该是一种兴趣,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生活中遇到喜与忧是平常的事,不过,当你遇见。“忧”时,不要只是一味地抱怨,而是学得像罗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这般的洒脱不羁。做到这般境界,你大抵也可以成为“诗中人”了。

当你被他人用金钱利益诱惑时,你可以这样回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可比单调的拒绝有气势多了。若你是个男孩子,那必定是有凌云壮志的,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样的情怀着实令人赞许。若你不被世人理解又如何?不妨用唐寅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霸气地“怼”回去,而不是与他们大声一争论,那样难免失了风度。

作为一名“颜控”,心中总是向往着这样的少年——“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这就是我心目中少年得意的样子,眉宇间是藏不住的志在必得的骄傲,举杯间半带着捉摸不透的忧愁,更是平添了一丝神秘感。怕是只有杜甫知道这位翩翩美少年究竟是怎样的男子。

读过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的作品总会很容易产生“共情”——他的哲学,生活,对儒家精神的吸收和扬弃,都有着鲜明的人物色彩,我觉得,他甚至像一个在你我身边生活的普通人。这就是“共情”的魅力。

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两个知己,不知你可“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情谊,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作。你去了黄泉,世间便再没有懂我之人,空留我一人在世间慢慢白首。

当你夜晚仰望星空时,不会只是赞叹“真美啊”,而是像唐珙一般“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句诗真正的震撼,只有你身临其境时才能体会。真想知道唐珙究竟看见了怎样的美景。

读过曹植,他的心目中有这样一样女神——“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只有这样的诗才可描绘出洛神之美,真是“此人只因天上有”。只可惜没有亲眼见过这位让曹植魂牵梦绕的洛神。

愿你在年老时,也能有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般的狂傲。即使自称老夫又如何?我依旧是那个狂傲的少年。心中不服老,身体也会跟着年轻起来的。

我现在多读一些诗,将来给心上人写信也不只是粗浅的文字了,而是“取自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般深情的告白,也不知道那位“幸运”的少年是多么的感动呀!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其实读诗能体悟到诗人某一刻的心境,通过这种体悟,你也更加洞悉自己的内心。有时,身在都市就能体会诗人的趣味,和诗人一起会心一笑。笑得多了,你也是个更有趣的人了。读诗就是怀着理解和敬仰走进古人,而这一走近,你对历史洪流中个体的卑微无助,就有了更深的领悟。

读一个诗人的诗,就像读一部传记,又像是看一部电影。诗人的一生,一幕一幕,一帧一帧在诗中放映,我们因为他的诗而了解他的人生。因此,我们读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而是通过欣赏接触到更高级的人生,获得诗人的智慧和趣味,也获得人生中无穷的安慰。

人生中,总有一段诗意在等着你。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