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禅语句子句句感人!

1、 凡经律论,宜互学习。(唐)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八众生根机不同,大圣设教亦复非一,不可偏执一法,互相是非。(唐)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

2、 很多时候,人们向往取得,并且认为多多益善,然而,“取”的前提必定是先“舍”,只有“舍”,才能“得”。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应该去坚持,而什么又该舍弃。

3、 群居闭口,独坐防心!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4、 真理是洞彻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众生,是不分冤亲、不分种族、不分国界,落实“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5、 慈爱众生并给予其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痛苦,称为悲。救度他人的灵魂使其不致堕落,就是对众生的最大的慈悲。

6、 以成就大愿海故,心清净;心清净故身清净;身清净故身轻利;身清净轻利故,得大神通无有退转。《华严经》卷六十一,入法界品

7、 世间众生,若一味地因自己的短处而放大痛苦,就会与平凡生活的快乐和成功擦肩而过。若能正确对待自己以及他人的优缺点,就能屏蔽外界的干扰,找到自身独特的价值。

8、 佛是为人,魔是为己。虽事事皆为人者未必成佛,但事事皆为己者必定成魔。修行者与人为善,具备一颗佛心,谁又会不去称赞他的善良呢?

9、 有人说,爱情都是激烈的,“爱过情殇,不如决绝”。可是,爱情毕竟只是一个十字路口,红绿灯就在斑马线的两端。向前走,终生厮守固然好;向后退,潇洒放手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双向的爱情才能开花结果,行走在爱情这条路上时,需要看清红绿灯。

10、 人无事也要寻觅一点愁怨,更何况有事时?世间人大多如此,每天都被诸多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包围,心灵很少有平静的时候。心头的闲愁太多,吃饭就不香:心底的思虑太多,睡眠便不宁。

11、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无德禅师

12、 比如瘤子它作为一种“物态”是有形有相的,而它受制于无形无相的“场态”所操纵。那么这“场态”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对事物的起心动念形成的黑子场!此场不消除,割瘤无用。

13、 人为了一丝快乐而努力工作,忍受苦楚。但如果人想获得永久的快乐就必须放弃易逝的享乐;若人要结束痛苦,须将私心连根拔除,并学习惜福。“做人难”,这是古人留下的遗训,也是当代最流行的名言。当今,几乎无人不喊做人难。实际上除去私心,做人不难。

14、 【6类口头禅暴露心理】1.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担心对方误解,性格急躁2.应该必须:自信心极强,理智,为人冷静3.听说据说:见识虽广但决断力不够4.可能大概是吧:谨慎的人多用,隐藏真心5.但是不过:任性,喜欢左右逢源的人常用6.呀这个嗯:思维慢反应较迟钝,紧张怕出错的常用。

15、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跟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就认为他是错的,有此认识,就不会时时想到要论出一个是非曲直——世上很多事情并无是非,根本没有分辨是非的必要。

16、 不计较外界的得失、是非,因而内心能静定,不生苦恼,因而能调转目光,反观自我,从而认识自己、尊重自己、肯定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17、  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常处在快乐之中, 这本身就是对你的善报。

18、 所言降魔者,谓即诸魔心,是心即如来。若能调伏心,无复诸魔娆,是即降魔军。《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七

19、 一位哲人说过:“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理想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怀揣理想,人生便可轻舞飞扬。

20、 不能忍的地方,正是每个人最薄弱的地方,强者和弱者的差距就在于弱点的多少。弱者事事难忍,很容易被击溃;强者也有软肋,一旦被点“穴位”,也会垮掉,所以说,只有持之以恒地修炼忍法,才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21、  每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一颗清净心是不变,喜怒哀乐是随缘,只 要把握住了这颗不变的清净心,很多事情都没有那么困惑复杂。不变随 缘,随缘不变。物,如此;人,如是;理,亦然。

22、  昨天与前世其实并无不同,可昨天往往被记住了,这就是痛 苦的根源。昨天无论是喜是忧都已成过去,如果不能忘却昨天,昨天 的喜因为追不回,喜便成了痛苦;昨天的忧放不下,则忧上加忧,不 痛苦才怪。

23、 事物都分为“标”和“本”两个方面,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应当先治 本后治标。世界上之事物都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相互依赖而发展的。一事物 之存在和发展依赖于另一事物,那么后者便是前者之必要条件。如果破坏了 后者,前者就会自行消亡。

24、 佛是没有烦恼的人,佛是欢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无私奉献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体现出来了的人。

25、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生时不知道修持,贪求五欲,到死时,才知 道五欲带不走,能带走的也只有自己的心。

26、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心先过去。毕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让你的心先过去。

27、 夫物应尽,欲使不尽者,此不可得;夫物应灭,欲使不灭者,此不可得;夫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复次,病法,欲使不病者,此不可得;复次,死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善聚品

28、 菩萨虽复不惜身命,然为拔济众苦、救护正法,当应爱惜。(古印度)世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下

29、 是心非心,心相本净故。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有此非心心不?须菩提语舍利弗:非心心可得若有若无不?舍利弗言:不也。须菩提语舍利弗:若非心心不可得有无者,应作是言,有心无心耶?舍利弗言:何法名非心?须菩提言:不坏不分别。《小品般若经》卷一

30、 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日:“石牛水上卧,东西得自由。”——《黄山月轮禅师》

31、 修禅的关键在于行禅,在于如何去做。听得太多,说得太多,却不去做,这也是假法。虽然听得不多,说得不多,但能身体力行简单的一句偈文,这就是真法。

32、 面对同样的际遇,各人处世态度不同,其结果也大不相同。悭贪的人只 会中饱私囊,喜舍的人总想广济社会;瞋恨嫉妒心重的人,整天心情郁怒, 心胸开阔的人,天天欢喜自在;厌世隐遁者只想独善其身,热爱家国者则积 极服务乡梓。每个人面对世间的态度不同,交友的广狭不同,所收获的也会 不一样。

33、 你若无恙,岁月不伤,从此以后,做一个微笑的天使吧,相信幸福,它就在你心中,保持快乐,它就在你身边。我愿与你做淡淡的女人,临一朵花开,漾一笺莲的心事,于素年锦时落定,心无尘,淡若水,漫听岁月的禅音。

34、 无边国土一一中,悉人修行经劫海,以诸愿力能圆满,普贤菩萨一切行。《华严经》卷十一,毗卢遮那品

35、  只想依靠别人,不利用自己的潜在资源,不懂得自强自立,永远也不可能 取得成功。

36、 人们总在年轻时卖命赚钱,又在有钱后花钱买命。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一系列身体与精神问题,其实是日积月累的赚钱过程所导致的:很多疾病是花再多钱也治不好的,可见钱财并不是万能的。心才是万能,“诸法唯心造,万物唯识现”。快乐从内心找找,由内而外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37、  山外青山楼外楼,世上处处有高人。虽然没有必要仰望那些 高人,但学会倾听还是有益的。在倾听中增广见闻,在倾听中自省自 悟,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也能成为高人,也会拥有自己的倾听者。

38、 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不过是时间的累积。要生存,就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假如你让当下的时光白白流逝,就等于缩短了一天的生命。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先把握现在。每天一个人保持只争朝夕的精神,其生命才会流光溢彩。

39、 不坏色故观色无常,不坏受想行识故观识无常。不作如是观者,是名行相似般若波罗蜜。《小品般若经》卷三

40、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

41、 【佛学智慧经典语录】幸与不幸都是相对的,没有不幸也就无所谓幸怎样面对生活的痛苦与不幸?佛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涅槃经》

42、 忍辱决非是卑怯无力的含垢忍怨,是以一种极大的力量来忍受一切。(民国)太虚《菩萨学处》

43、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仇恨总是相对的,你恨人,人也恨你,大家能做到冤仇宜解不宜结, 你原谅人,人也就原谅你。

44、 我小时候不懂得如何孝敬,长大后去各地学习、求法,没有机会孝敬。记得,有一次我回家乡看望母亲时,妈妈对我说:“虽然我每天都想你,度日如年,但只要你好好学佛,将来好好地服务众生,我就会心满意足!”我发愿对每一位众生像对母亲一样善待,请诸佛菩萨加持我!

45、 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

46、 禅定禅定,要静要清净,看住了什么昏沉也没,什么妄想也没,一心定在那里,动也不动,天倒下来了也不怕,猫捉老鼠就是这个精神,聚起精神看着老鼠。

47、 【成功与失败】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成功是成功之父,失败乃成 功之母。

48、 勤劳是幸福快乐的源泉,懒惰是贫穷的原因,贫穷是罪恶的根源。养成勤劳工作的习性,你就是个富有的人。(当代)星云《行为平坦的道路》

49、  百鸟不图回报的演出,朝霞没有分别的普照,微风毫不吝啬 的布施。如果习惯早起,如果愿意去感受早晨的每一个细节,你的胸 怀将得以扩展,你的心灵将得到净化。早晨是人生的老师,不必刻意 寻找,早晨已教会你生活的全部,不必孜孜以求,早晨已让你懂得快 乐。朋友,别辜负了垂手可得的早晨。

50、 生死幻灭,须臾无常,衍生了多少悲欢离合。拥挤的街道,匆忙的人群,与你擦肩而过的缘分,与你错位的生命轨迹,造就了世间的悲苦。多少人苦苦哀求,不想离开心中所爱;多少人几乎成魔,因为不得不舍下自己的拥有。一幕幕悲剧,化作了枷锁,囚禁着人们,使人们无从挣脱。

51、 【禅语悟道】不耗费资源,不毁坏环境,只愿拯救地球。过度的贪婪和无限的欲望,是毁灭地球和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因。

52、 常规思维是人人都有的思维状态。当周围的一切不曾产生变化时有它的便利性。但面对新事物时,如仍受其约束,就会适得其反。打破心理枷锁才能适应新环境。

53、 何由无四大,地水火风灭?何由无粗细,及长短好丑。何由无名色,永灭无有余?应答识无形,无量自有光,此灭四亦灭,粗细好丑灭,于此名色灭,识灭余亦灭。《长阿含经》卷十六,《坚固经》

54、 从凡庸的境地到成功的彼岸之间,隔着一个无边无际的“法海”,不尝试肯定不能度至大成的境界,努力了也未必能心想事成,那该怎么办?害怕失败的人没有资格追求成功,只有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精进”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精进”之法,佛经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归结起来,有两个要点:

55、 佛法是靠学习得来的吗?显然不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在看佛经,但是成佛的人却极少,可见只看佛经并不能有所成就。因此,佛法必须通过实证,通过付诸实践才能不断加深认识,逐渐实现真正的解脱。

56、 禅茶三境界:1、看茶是茶,看水是水。初识世界,内心纯洁,眼睛里看见什么就是什么。2、看茶不是茶,看水不是水。涉世渐深,发现这个世界一片混沌,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看茶感慨,看水叹息。3、看茶还是茶,看水还是水。饱经沧桑,开悟生慧,便可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

57、 有人说,天堂与地狱有多远,人与人的差别就有多大。境由心生,高雅 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你通向天堂的必由之路;高尚的朋友、高雅的书籍、健康 的追求,是你营造丰美的精神世界的必需。

58、 道不在声色而不离声色。凡一语一默,一动一静,隐显纵横,无非佛事。日用现前,古今凝然,理何差互?一《仰山行伟禅师》

59、 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60、 禅也是这样,只有心向往之,体力行之,终得悟之,才能品尝出其中滋味。然而,修禅之人悟性不同,所能到达的境界也会不同,所以修持禅法既需要个人的努力,有时候也离不开他人的点化,不得已还得借助语言来阐释什么是“禅”。

61、 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法界一相,无所不遍。《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八

62、 【禅语感悟】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智慧。人生在 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 处理。

63、 如人见瓶,以无水故空,如是五阴之中,不见有人故空。又如瓶体非实,是假名有,如是五阴之中,不见有五阴故空。(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四

64、 我依然在等,等你为我盘起长发,一生匆匆,宠辱不惊,仓促的相遇,却撞进心城幻梦,没有早一步,也没晚一步,恰到好处。曾几何时,在佛前虔诚祈祷,以我半世繁华换你余生长安,用爱修禅境步步生莲,许是佛祖怜我太痴,才将你送至身旁,呵护半生周全。

65、 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66、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 常在佛国。”我们可要经得起各种物欲的考验,坚守正义,守持清心寡欲, 最终能够避开灾祸,迎来吉运。

67、 有位青年问:“人生的路,应选择平凡平淡的好,还是冒险激越的好?”师言:“宁取平淡。冒险应是逼不得已的作为,并非存心为冒险而冒险。”又言:“生命不过是广大宇宙中极微末的一点点而已;相对来看,什么才真是伟大高超的呢?怎样才算是激越呢?不如就平淡点,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证严法师

68、 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

69、 相逢一笑即是养心第一良药,愁上眉梢即是自杀第一利刃。贪心过海无足时,过眼浮云又笑谁?知足人方作富中富人,脱俗客堪称贵中客。无事人才是好人,平常心方算好心。

70、 贵在坚持,成在坚持,难在坚持。一颗勤奋不息的心,能够收获累累果实;一颗奋发向上的心,能够登上成功的峰巅,看到美好的风光;一颗坚持的心,能够超越梦想。

71、  艺术并非起源于贵族,而是起源于大众。 “公共”是艺术的 固有属性,艺术如果失去了“公共”,就很难成为最优秀的艺术。

72、 【佛心禅语】 没有贪欲,真佛现前。摒弃贪欲,你会生活得坦然,没有干扰,没有 麻烦,也没有外来的祸害,快乐的心情永远伴随自己,在自在宁静的生活 中尽享天年。

73、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 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74、  远和近 微博将长篇时代 推向微篇时代,将拖沓 语言逼向精致语言。微 博不仅革新了文风,而 且最大限度地精密了思 想,令微言大义成为一 代时尚。

75、 修持的程度不同.自在的程度也就不同,因而解脱的程度也会不同,真正的解脱是一种到达极致的自在,世间一切烦恼,皆由有我而起。若能够体验到菩提达摩话中的“无我”境界,无论忧愁还是喜悦,一切自然会随风消散。

76、 一般凡夫太爱自己,就会处处与别人计较、事事多起疑心,常怀疑别人所说的话是不是讽刺自己?别人所做的事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像这种人,就是把“人事”当“是非”,会生活得很痛苦。

77、 慈悲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为我们积福。慈悲的心是世界上最宽大的心,它没有仇恨、没有暴力、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妒忌和羡慕……它可以让我们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充满痛苦。

78、 生命的过程,追寻的意义远大过得到的意义,因为追寻是漫长体验的过程,而得到只是瞬间的结果。所以,关注每一个当下的快乐,比关注最后的结果更让人幸福。只有在追寻中仔细地体味每一次付出的艰辛,才能真正珍惜最后的获得。

79、 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南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啊!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80、 道是平常心,介于知与不知之间。无欲无念才能体会道的博大与精深。因此,凡事要顺其自然,为人要平静淡泊。

81、 给自己的心灵定期做一次卫生吧,这样才能拥有一份平常心。在没有功 名利禄的拖累下,即使是百年之后蓦然回首,也不会有遗憾顿生,生活才会 快乐和安然,才能把你的内心变成一片真正神圣的净土。

82、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83、 所谓众生者,众因缘和合而生。众生之间互为存在的前提,真正个体、独立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84、  突然而至的不一定是好运,还可能是迷惑为人处世.必须要懂得谦虚谨慎.对人对事的态度不要骄狂.不要乱摆架子.否则就会使自己处在四面楚歌之中.被世人讥笑和瞧不起。只有不居功自夸、不肆意张扬、平易近人的人才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和拥戴。

85、 岁月是一首无言泪流的歌。岁月无情也有情,更多的让人难以诉说,难于回味,难以搁置。岁月无声也有声,更多的让人几度感慨,几度忧伤,几度徘徊。

86、 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是人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文殊说般若经》

87、 生死即涅槃,二无彼此故,是故于生死,非舍非非舍,于涅槃亦尔,无得无不得。(古印度)无著《摄大乘论》卷下

88、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过程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体验,迎着太阳,我们走向美丽的大地,看着夕阳西下,扛着锄头回家,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美好呢?这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应该是一样的吧!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求每一天的充实,世界上很少有永恒的东西。——海涛法师

89、 在佛的眼中,世间的一切事、物、人都在不断变幻,没有一刻停留。万物有生有灭,没有瞬间停留,这也正是佛教中所说的“无常”。

90、 弗随嗜欲,不犯诸恶。《佛说无量寿经》于细微罪,生大怖畏。《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35经

91、 烦恼是愚痴,成佛是觉悟。真正地深解佛法需要“十方清净”。世间的一切表相,无论美丑善恶,俱是佛性之外的虚华,若要修佛,若要学习佛理,就必须要有舍弃一切的决心,愿舍弃、能舍弃,方能真正地觉悟。

92、 【佛心禅语】 人要学会用慈悲化解仇恨,慈悲像一面镜子,你对它慈悲,它也会对 你慈悲。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充满怨恨的生活,只会把自己推 向死亡的深渊。

93、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民国)弘一《南闽十年之梦影》

94、 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能否驾驭好自己的心。习得了平常心,以平常心对待世间无常,反而能够得到解脱。

95、 生活中的第一体验,亲身经历的精彩动人的故事,为读者解疑答惑,认识自己,参透社会,感悟人生。禅无处不在,禅源于生活。将禅的有益启发用生活的辩证法解读一番,特别是在当今繁华世界,让大家学习一些禅的智慧,摆脱日常世俗的烦恼,养成平常心的生活态度,淡定平静地活着。

96、  受贪欲的影响,只见眼前的利益,有损人格不说,长远的利益也同样会 失掉。

97、 问:“寺院有的设在山间,有的设在郊外,有的设在都市,哪一个位置适当呢?”答:“佛寺设在山野者,为自修者宜,远尘劳易得寂静也;设于都市者,为度他者宜,近群众便于接引也。”——李炳南居士

98、 一个人倘若一味执著于拥有,执著于将物质牢牢抓在手心,他的人生是不会有所进步的,正如一个道场(佛教术语,道场原指佛成道之所,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若不肯放弟子出去充实自己,便不会有前进的空间。

99、 世界上不明理的人,他想多得钱财用来布施,得到福德,于是以做生意为职业,经营之时做了许多不道德和违法的事,这样做虽暂时也能赚来些钱,但所得到的利益补偿不了害人的祸业。这样的人,将来还要坠人地狱,就像《百喻经医治脊偻喻》中的病人,被压得双眼迸出一样的危险。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