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真谛的心灵禅语句子

1、  一个人放低自己,不一定被别人看低;一个人看高自己,不一定被别人 高看。

2、 小心你的思想,它们会转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它们会转为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们会转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们会转为个性;小心你的个性,它们会成为你的命运。

3、 问:万法唯识者,于诸识中何识究竟?答:唯阿摩罗识,此云无垢净识,无有变异,可为究竟。(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三

4、  永不失望,更不绝望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 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雪怎样肆虐,春风终会缓缓吹拂。

5、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无量寿经》卷上

6、 学道如行路,途中未得休。直到长安日,方能见对游。一《舒州法华举和尚语要》

7、 在当今社会,虽不需要我们舍身饲鹰,却应懂得只有博爱与宽容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与价值。

8、 器虽粗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佛说孛经抄》卷一

9、 【佛心禅语】 一个时刻充满感恩之心的人,从不会觉得世界欠了自己什么,相反是 为自己无以回报这个世界的慷慨而内疚不安。

10、 空话、漂亮话谁都会说,重要的是行动、实干。一张地图,无论绘制得多么详细,比例尺多么精密,也不能让人在地面上移动哪怕是一寸;一部法典,无论写得如何公正,也不能预防罪恶的发生;一本食谱,无论写入多少山珍海味,也解决不了人们的饥饿问题,还不如几口粗茶淡饭实在。

11、 我们做了一件很完美的事情,但无须沾沾自喜;我们做了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不要有优越感。能够如此的话,我们就会活得无愧无怍、心安理得,就能够得到内心的安详。——耕云先生

12、  自以为灯,自以为靠 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 须自己饮食;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儿也帮不上忙。

13、  其实,忏悔是一日三省吾身的坚毅,是放下屠刀的睿智,是对过去丑 陋行为的诀别。如果一个人有了忏悔的需要,也正是因为他已然发现美好 而光明的东西。

14、 劫烧终迄,乾坤洞燃,须弥巨海,都为灰飚,天龙福尽,于中凋丧,二仪尚殒,国有何常!《仁王般若经》卷下,护国品

15、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16、 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心绪平稳,不骄不躁。不管处于何种境 地,一份良好的心态总会让你有所受益的。

17、 每天一百次的自语,看似简单,但是仍然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由此不难看出,坚持不懈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18、 人要培养坚强独立的性格,不要有依赖性;负担虽重,只要有心,没有挑不起的担子。

19、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同时,不应该贪执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珍惜自己拥有的人常常会幸福,贪执不属于自己东西的人,往往会烦恼。

20、 当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时,你会发现,木和世界抗争,世界也会以微笑来接纳你。正所谓人生万事随喜,沿途尽是好风景。

21、 七、缘起·空·无我·中道(一)缘起法佛告比丘: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99经

22、 【禅语悟道】不做事、不动手就事事困难,只要有心动手做,沙漠也会成绿洲。

23、 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的一切系列过患、无穷无尽的痛苦,皆是从无明开始,因无明引发。正如第j三世大宝法王在《了义大手印》中所说:“从本未有白现迷为境,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由二执故流转于诸有,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

24、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常,终会衰败,应当舍弃自私,无私奉献;名气无常,终会失去,应当舍弃我慢,传递爱心;亲人无常,终会离散,应当舍弃报怨,和睦相处;身体无常,终会衰老,应当舍弃贪执,勇猛精进。无常的观念里诞生永恒的真理,生活的点滴中发现觉醒之道。

25、 不管世界多么喧嚣,被喧嚣包裹的却可以是我们内心的安静。人们往往认为世界的纷繁复杂是外在的存在,却不明白那也是人内心的映射。如果你的内心无法安静下来,这个世界在你看眼中就是无比喧闹的。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静不下心来,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的妙处了。

26、 慈悲待人并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微微一笑就能把慈悲的善念传达给他人。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它能融化人们内心的冰雪。

27、 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耕云先生

28、 想象你的成功,当你想象自己会成功时,就会增强信心,并想方设法地获得成功。

29、 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反之,如果你被人欺骗,也无须抱怨,因为不是冤家不聚头。今生能骗你的人也是前世与你渊源很深的人,他欺骗你有时就是想过来和你打声招呼:“喂!哥们儿,前世你还欠我一坛酒,记着请我喝哟!”今生没有被骗过的人,前世一定是个孤独的旅人。

30、 如一块土,被人掷空,复落于地,此由现因,非大地先业之所招。……复如人死,有因先业力尽而死,亦有由现所行能毁先业,非时而死,或及时而不死。《那先比丘经》

31、 路就在脚下,现在不做,更待何时?来生的缘,可以是今生结下的;来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种下的。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

32、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33、 无始轮回以来,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中,积淀r根深蒂同的相续习气,是我们不断陷入烦恼痛苦的生命之流的恶因,也成为了我们获得解脱的阻碍。若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缺乏佛法这味甘露妙药,那我们可能是误入歧途,充满迷惑的。就像盲人独自走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只会迷失方向。

34、 心得离欲,心得解脱,尽诸有漏,我说彼为大丈夫也。《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1 5经

35、 如爱其子,一切亦然;如爱自身,一切亦然。《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

36、 佛法诸宗修持,必到行起解绝,方有实益。愚谓“起”之一字,义当作“极”,唯其用力之极,故致能所双亡、一心彻露。行若未极,虽能观念,则有能有所,全是凡心用事,全是知见分别,全是知解,何能得其真实利益。《印光法师文钞·复范古农书一》

37、 【天天禅语】对己知足,对人无争,人与人之间以善善念、善行互动,自然平安自在。

38、 通途法门,从因向果,先求完善人格,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渐行成佛;念佛法门,从果向因,不论何种罪人,先保证其必定成佛,再来庄严、完善人格。

39、 出去走走,这个世界能给你的,往往能比我们一直乱想的东西还多。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心存善良,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心若坚强,生命就会有力量;心若有归宿,日子便会馨香;心若随缘,便无烦恼生成;心若超脱,便会淡然;心若感恩,幸福就会来临;心若有禅意,人生则豁然开朗。

40、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若“二三其心,精力分散”,做任何 事都不会圆满,不会成功。不要将专注理解为执著,专注是制心一处实现 目标,你能在专注中得到快乐。制心一处,让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 点上就会迸发出明亮的火花。你的人生会变成你希望的样子,只要你的心 意足够坚定。

41、 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96经

42、 我们今天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它们都是地球的表情,它在震怒时也会像人一样战栗、哭泣、流泪,内心也会千疮百孔。当我们的河流阻断,湖泊干涸时,也正是地球的血脉遭受严重破坏之时。

43、 慈悲更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人格魅力。人品是否高尚,既关系到自身的修养,也关系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事业的成功。要想使别人信服拥戴,必须首先让人心悦诚服,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非慈悲心莫属。

44、 诸蕴业为本,诸业心为本。心法犹如幻,世间亦如是。《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45、 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经》

46、 道虽从智慧领悟,尤从澄定体合。必向身心切近、日用动静间沉细思察,方有真实开豁,当下受用。(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47、 不要快乐要喜悦!快乐是由外在的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且随时都会消失的;而喜悦则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种甘露法雨,不需别人给予。所以一旦你拥有它,外界是夺不走的。在佛家,它叫法喜满怀。

48、 自我净化的同时,奉献无私的爱心,是人生中最伟大、最崇高、最神圣的事。寂天菩萨说:“我愿把我的身体、财富以及过去、现在、未来所积累的一切功德毫无吝啬地用于为众生牟利的事情上。由于奉献给了众生,因而获得涅槃的成就,从而使你的心也达到寂静。在所有的奉献中唯有为众生利益奉献是最神圣的。”

49、 菩萨乘人虽持净戒,于诸众生应当随顺,声闻乘人不应随顺,是故菩萨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50、 云栖大师云:古人著述多在晚年。……须见到养到,从居安资深处流出,则辉天烛地,照古腾今,非分外耳。(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一

51、 【禅语悟道】当我们拥有很多钱财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面对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懂得感恩之人变得更加珍惜,并善用它来做更多的好事,其结果是良性循环;私欲膨胀之人变得更加贪婪,并利用它来做更多的坏事,其结果是恶性循环。

52、 即使你拥有金钱、爱情、荣誉、成功和快乐,也许你还不会满足。满足是人生无求的最高境界,只有给予和付出,你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53、 。有时,我们因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起烦恼,为了使它们尽快消失而想尽方法。但请想想路边或失明或肢体残缺的乞丐吧,这时我们是否会自然生起一颗怜悯之心呢?此时我们还会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烦恼吗?由此及彼,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适用这个道理。我们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54、 发短信会影响一个人的运势,如果发出的短信是吉祥喜悦的,产生了好的阳性气场,让朋友们开怀,那当然就“发了”;反之,日常生活中,我们言行举止会造业也会结善缘,所有的因果都在一念之间。

55、 因陀婆弥王作殊胜施主。佛陀于当日示现神变,在宝池四方,每方出现八条渠道,水从外绕流,注入池中。水流发出清妙的声音,发出五根、五力、三十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三清净解脱、六种神通、六般若波罗密多,大慈大悲等各种法音。一切人等闻此法音,都能知晓并领会于心,由此发心求取佛果。

56、 善福大慧弱,而有少罪恶,是罪无救者,能令堕地狱。大慧福德者,虽有罪恶事,不令堕地狱,现身而轻受。譬如央掘魔,多杀于人众,又欲害母、佛,得阿罗汉道。(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五

57、 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位男士能如此大度地给人行方便,让自己不方便,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只须转念一想,世界可能从此不同,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的转变而变得与众不同。

58、 心安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 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

59、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60、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需要品尝各种滋味,需要体验各种心境,样样不可 缺,样样不可少,这才是圆满的旅程。咸,指的是强烈的信念、炽热的情 感、剧烈的痛苦、沉醉的痴迷、彻骨的孤独、狂热的爱恋;淡,指的是轻松 的自由、欣赏的生活、适当的沉默、细心的关怀、温和的知足、伟大的 平凡。

61、 若油尽已,明亦俱尽。其明灭者,喻烦恼灭,明虽灭尽,灯炉犹存。如来亦尔,烦恼虽灭,法身常存。《大般涅槃经》卷四,如来性品

62、  人生就是画圆,画大大小小的圆,可到头来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将人生 画圆。

63、  弥漫的晨雾模糊了视野,清晰了听觉,大地的心音,朝阳的 节律,在混沌中变得愈加清澈。我行走在鸟语花香的林下,水声袅袅 的河边,和从未有过的感觉相遇。愉悦的幸福感霍然升腾,生命的心 空霞光满天。朋友,假如雾气朦胧了你的眼睛,那么你的另一双眼睛 将变得更加明亮,看得见触手可及的希望。

64、  无心之过是可以谅解的 面对无心犯错的人,要知道,他正陷在深深的内疚中,这时哪怕只是 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轻轻的安慰,都足以融化他心里的冰雪。

65、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深佛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四十二章经》

66、 或有人来截手足,不起瞋恚忍力强,如海含容无增减,此名忍度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67、 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马车,我说善御士,非谓执绳者。《杂阿含经》卷四十,第11()7经

68、 如人死生,虽无来去者,而烦恼不尽故,于身情意相续,更生生情意。身情意造业,亦不至后世,而从是因缘更生后世果报。譬如乳中着毒,乳变为酪,酪变为酥;乳非酪酥,酪酥油非乳,乳、酪虽变,而皆有毒。(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八

69、 智者离诸恶,一切皆端严;愚夫由作罪,举身皆丑陋。《大宝积经》卷九十五,善顺菩萨会

70、 山中行携篮,采蕨称幽情。牧童唱罢胡家曲,子规枝上一声声。一《法演禅师语录》

71、 【天天禅语】勇气:无论前方是悬崖还是坎坷,水都毫无犹疑地勇往向前,形成瀑布、江河与大海。人也应该具备勇气,在人生的路途上无论遇到挫折还是逆缘,都应该毅然决然地面对、挑战、接受以及转化,最终就像流水融人大海一般,一切的逆缘与障碍转化为顺缘,并战胜一切。

72、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磨擦,总会有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发生,如果把这些事都放在心里而耿耿于怀,那么心灵重负就会越来越多,就会活得越来越累。所以,要不断地让自己学会释怀,用一种豁达的心胸面对生活,那么生活就会对你露出微笑。

73、 所谓职业,是为生活而工作,是被动的办事;办公时间按一般上下班打卡,能不迟到早退,公务就算完成。而志业则是没有上班时间,更没有下班时刻,虽然不需打卡,却是分秒善尽义务,一切都出于自愿。

74、  该来的一定会来,该去的迟早要去,来来去去不是我的事。 我能做而且该做的就是:来了珍惜,去了不追。

75、  有了淡泊之心,天天都是好日子。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 开朗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处世心理。有了这种心态,还有什么不能 忍耐?

76、  其实,纵观古今,那些经得住历史沉淀,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和事,更多秉 持的是一种低调的处世原则。

77、 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78、 世间众生,若一味地因自己的短处而放大痛苦,就会与平凡生活的快乐和成功擦肩而过。若能正确对待自己以及他人的优缺点,就能屏蔽外界的干扰,找到自身独特的价值。

79、 智者之所以为智者,并不在于他能从外界获取多少智慧和信息,而在于他对自己内心的智慧开发出多少。

80、 犹如矿铁,数人百炼,则成精金,……昼夜役心不止,便获果证。《出曜经》卷九

81、 平淡中见奇趣,浅近中具哲理,表达了一种十分超脱的人生态度。当我们面对生活的乱麻而烦恼丛生时,不妨想想这位皆大欢喜的弥勒佛,便能以微笑面对世界了。

82、 胜利者会在小事上妥协,但却能恪守价值观;失败者在小事上据理力 争,然而对于价值观却轻易妥协。胜利者会说:“让我去做吧。”但失败者会 说:“那不是我的工作。”胜利者永远都是答案的一部分;失败者永远都只是 问题的一部分。

83、 人的个性,不要像山上刚炸碎的石头,每个角度都锐利而刺人,要如海滩小圆石的光滑,让人摸了很舒服。

84、 当很多人吃肉的时候,只欣赏餐桌上的美食,也只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从来没有体认到残杀生命的过程中,它们遭受到的无比恐惧和难忍的痛苦,也没有想过需要偿还杀生的可怕后果。即使不相信众生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也不知道众生都具备佛性,但也不应该为了我们的口腹之欲而轻易伤害无辜的生命啊!

85、 多数人并不向往崇高的境界,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过心灵飞越尘俗的奇妙体验,也不相信世上还有比眼前的小乐趣更好的东西,因此缺乏向上追求的积极性。菩萨与凡夫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此。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是人生成就的关键因素

86、 对人真诚,要有聪颖,而不等于愚痴的善良;对人包容,要有原则,而不等于对他人放纵。

87、 对大家都认为很时尚、很开心的事,淡然处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看见别人跳舞就扭屁股,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永远是最时尚的。

88、 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事。勇士不顾生,故能成天下之大名。衲僧家透脱生死,不惧危亡,故能立佛祖之纪纲。——《圆悟佛果禅师语录》饶你官高花瓣,富有万钟,功盖乾坤,名喧朝野。三寸气断,一火洞然,收得一摄冷灰,埋向一堆黄土。平生英雄豪杰,果安在哉?——《天如和尚语录》

89、 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佛陀的格言》

90、 佛陀度人,也会分别众生的才智、根基和目前的状况,而不会一概而论。不是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被佛度化,度人要讲究条件,也要讲究度化的方法。方法对了,度化才能深入被度人的内心,使其得到正见,脱离苦海。度人不是棒喝威逼,以恰当的方法度脱众生,才是佛的真慈悲。

91、 心如流水不暂住,心如飘风过国土,亦如猿猴依树戏,亦如幻事依幻成,如空飞鸟无所碍,如空聚落人奔走。如是心法本非有,凡夫执迷谓非无。若能观心体性空,惑障不生便解脱。《心地观经》卷八,观心品

92、 学佛无须了解无常的道理,如能彻了此理,才能操纵自己的生命,来去自在,通向光明的境界。——证严法师

93、 我们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要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心灵,而不要受他人的价 值判断所左右,不管他是佛祖还是普通人。我们不能指望用别人的心灯来照 亮自己,只能借别人的思想做火种,点亮自己的心灯。

94、 走过恬静的密树林,路过汹涌的江涛。一路沟沟坎坎,起起伏伏,才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时各有奇葩景,只是缺少悟禅人。数不尽多少日日夜夜,我仰望星空数着闪闪的星星,想着远方的您。我希望有一天,似蒲公英般轻盈,与您一起畅游云海。

95、 经历了青涩年代后,我们心智逐渐成熟,有足够爱的经验,却发现此时的爱蒙上了太多的功利与物欲,我们给爱赋予了太多的条件,我们选择伴侣不仅要看对方的家世背景,还要看对方的工作环境,有无车子、房子,有无大笔的存款。这个时期的爱,少了浪漫与纯真,但却更接近本质的生活。

96、 报应真的会发生吗?佛日:善恶之事,自由心作。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响之应声。一《佛说阿难分别经》

97、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珍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抱怨不贪求。知足能让我们看清自己所拥有的真正财富,也能帮助我们找到近在眼前的幸福。

98、 参禅证悟之人,绝非心念断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慧能没伎俩,不 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心念不绝,于不绝之心念中增长 菩提智慧,此为入不二法门之证悟者。尚在修行者,切不可与心念为敌,

99、 在佛家眼中,心中无物,四大皆空。我们虽达不到这种境界,但也应当时时擦拭心中杂念,以使其不被尘世所染。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