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经典的心灵禅语的句子

1、 水很谦卑,它总是向下流动,可它却流成了江河湖海;山很谦卑,它总是沉默寂静,可它却在无言中耸立成一道风景;春很谦卑,它总是在凌厉的冬后悄然而至,可它却温暖了生命;秋很谦卑,它总是在喧闹的夏后静静到来,可它却带来了收获。总之,保持一颗谦卑的心,生命就有了一种无法言传的尊严和价值。

2、 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于诸众生慈心平等,犹如子想;又,行施时,于诸众生起悲愍心,譬如父母瞻视病子;行施之时其心欢喜,犹如父母见子病愈;既施之后其心放舍,犹如父母见子长大,能自在活。《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3、 出家与居家,展转互相依。由力、法二轮,速至涅槃乐。出家依在俗,得如法资具;在俗依出家,获微妙正法。二众互相依,受人天快乐,度生老病死,至清凉涅槃。《本事经》卷四

4、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如果当初在一个个“不可能”的面前退却,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尝试的机会,那么他们也将归于平凡。心怀理想的人能够迅速做出决断,大胆尝试,即使失败,也由于对实际痛苦的亲身经历而获得宝贵的体验,从而愈发坚强,愈发有力,愈接近目标。

5、  做个高尚的人不容易,做个卑鄙的人同样不容易,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 了平常。

6、 要得到婚姻的幸福,我们就要忽略对方的缺点,多看对方的优点。因为当我们看到对方缺点时,也正是因为我们身上有相同的缺点。当我们看到阴性场态的事物时,那正是我们内心的投射与写照。

7、 人问禅师:真的有命运吗?禅师回答:有的。他又问:我的命运在哪里?禅师让他伸出左手并指给他看:这条横线叫爱情线,斜线叫事业线,这条竖线是生命线。然后禅师请他将手握紧问到:这几根线在哪里?他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原来爱情、事业、生命,都在自己手里。

8、 饮食男女、声色货利,非能障道也,障道者唯此妄心也。(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三

9、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利和感情,而是慈悲和智慧。因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觉觉他。

10、 烟火流年,岁月幽香,轻剪一帘红尘烟雨,一袭水媚,静听花开花谢。时光水岸,轻铺一纸红尘素笺,一笔墨起,一笔墨落,自然随意,诉一段清幽,清韵,清雅与禅,自在从容,看潮起潮落,听风声雨落,品人生絮语,呢喃中,把世间的瞬息万变清浅。

11、 人生这一场行色匆匆,面对着自我与世界的冲突,内心与烦恼的冰火,还有那些启齿闭口、欲说还休的纠结,生活的禅法就在于把握客观的分寸,去经历着重重隔阂,却又不能在阻碍中退缩,还要承担生活这东边日头西边雨的客观,平常心,年华里,一辈子。

12、 【佛语禅心】孝道就是天道在人间的人伦大道。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之爱,可以说父母无私、无我的爱,就是天道无我、而无所不是我的大爱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13、 【智慧生妙法】 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产生出来的,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的。

14、 如果你觉得现在不幸福,总觉得改变了才会幸福,或者过去了的才是幸 福,那么恐怕一辈子都难有真正的幸福感!我们应该把握自我,通过接触我 们自己及周围精彩、新鲜、健康的元素,滋养我们内心的欢乐、安详、爱与 智慧的种子,来帮助我们转变并治愈我们心中的不良因素。

15、 ——《大乘流转诸有经》 生命在哪里?举个例子,被斩成两段之蚯蚓,头尾各置于一处,切断后 之头在动,尾也在动,那么生命究竟在头部,还是在尾端?其实,蚯蚓之所 以还可以动,是因为还有一丝气息。当有限的能量耗尽之时,头不会动,尾 巴也不会动了。因此,生命不在头部,也不在尾端。

16、 问:“开悟之人与常人有什么不同?”答:“悟了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否定正常感情的怪人,而是对人对一切生命怀有博大无我、慈祥纯真之情的‘真人’。脱俗而不避俗,随缘而不染缘,凡人的身体与非凡的智慧、平常的起居与升华的精神、独立的性格与广阔的心胸、入世与出世,都和谐统一。”——心光

17、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修行并非比赛,而是练就自己的耐力、定力与宽广的心。

18、 佛说:知足的心,就是富乐安稳的地方。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也觉得安乐。不知足的人,虽然身处天堂,也不满意。不知足的人,虽然富有,内心却很贫穷。知足的人,虽然贫穷,内心却很富有。

19、 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 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20、 一个人能够放下对虚幻美好的执著,不因失意而忘形,便能看淡因缘无常,得失无常。

21、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清忘世间一切懊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22、 心灵的力量是很容易就能培养出来的,因为人的心灵是很单纯的,唯一 的要求是要相信你自己,肯定你自己,适度地有自大的倾向。相信你自己有 勤奋、努力、认真的能力,肯定自己的大方、热情、善良的精神,这样,通 过你的努力,你一定能把心中的理想实现。

23、 【清雅基地】、【佛心禅语】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24、 远远地欣赏,本身就是一种美丽,不会因为不属于自己而暗淡了对美丽的尊重。远远的欣赏,是快乐和幸福的,但多存在于坦荡的心灵中。

25、  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人需要精神扶贫、灵魂扶贫。我承 认,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国家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扶贫机构,帮助 需要的人们精神脱贫、灵魂脱贫。

26、 生命需要平衡,需要和谐。对于所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承认其存在的价值,承认其对我们个人乃至人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27、 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无声是禅。

28、 瞋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大宝积经》卷二十九,文殊师利普门会

29、 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直、善良和自信的心,有我们毕生受用不尽 的宝藏,做到了这些,你便比任何人都幸福了。

30、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养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财物来,只要有这种心态,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31、 【天天禅语】做人要放下身段、缩小自己,如微尘无处不在,发挥纳米般的良能。

32、 无论善念还是恶念,正念还是邪念,一切的起心动念皆是缘生缘灭、缘起缘落,这说明心的本性是空性;无论我们在地狱还是在天堂,感受快乐还是遭受痛苦,心中本来就圆满具备慈悲心、菩提心以及大智慧等如来藏佛性的一切功德,这说明心的自性是光明。

33、  我们常常会自说自话,因为每个人都天生有说话的欲望,但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你心甘情愿的听众。自说自话者往往被人视为精神 疾病患者,其实他们大多不是,他们更接近灵魂的流浪者。

34、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们都希望身体健康,却很少人寻求精神健康;都希望此生平安,却很少人追求来世光明;都希望打败敌人,却很少人懂得降伏自心;都希望工作成功,却很少人希求修行成就;都希望事业圆满,却很少人追求福慧圆满;都希望得到地位,却很少人祈愿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

35、  《坛经》上的这段话告诉人们,若想摆脱人生中的各种困惑,必须要 做到“淡泊清心”。将一切烦恼、困惑看淡,那天天都将是好日子。

36、 我们已经拥有了许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已经站在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幸福人群里,我们有什么理由抖擞出这些个本算不上什么烦恼的事情来折磨自己呢?

37、  每一个对手都是最好的老师,对手教的东西比朋友多。为什 么我们反而要朋友不要对手?因为崇尚简单,厌恶复杂。对手教的是 复杂,而朋友教的则是简单。复杂缘于彼此提防,简单缘于相互信 任。人生如此短暂,没有人真正愿意当对手的好学生,人心又如此难 测,多数人还是不得不将学费交给对手。

38、 寺院不是特别远,但距上次去已时隔四年,忘了去时路,于子午大道一路口借问行人,方知就在前方五里处。载饥载渴至寺门,坐于小吃摊前,左一碗擀面皮,右一碗浆水鱼鱼,感叹还是农家东东实诚。传说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迈左脚经右门步入净土祖庭,闻香聆禅,木鱼声声,引心入幽静。早安,小屁孩。

39、 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即使被刺伤,亦不改初衷。这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美好,各种恶人、各种诋毁、各种打击、各种敌对总会存在。但永远不要放弃对世界的善意,不要让恶人把自己变成恶人,不要让挫折拿走生活的勇气。

40、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过程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体验,迎着太阳,我们走向美丽的大地,看着夕阳西下,扛着锄头回家,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美好呢?这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应该是一样的吧!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求每一天的充实,世界上很少有永恒的东西。——海涛法师

41、 识见本性绝不是靠人的肉眼,而是悟者的法眼,即内在智慧之眼。人如果能用智慧之眼看世间,即使身处不平之时也能心平气和处之;即使身处困境,也不会惶恐不安,而能泰然处之。相反,如果肉眼虽好,智慧之眼不明,那么即使在平地上,也可能自己被自己绊倒。

42、 施者人爱念,多众所随从,名称日增高,远近悉皆闻。处众常和雅,离悭无所畏。是故智慧施,断悭永无余,上生忉利天,长夜受快乐。《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22经

43、 爱,是两个人在经历了生活的琐碎之后,在生活的炼狱中历练之后,一起走到白发苍苍时依然手牵手,用心传递出的不离不弃的情怀。

44、  一个有思想和远见的人,只有依靠自己,独闯大业,才能培养做事能 力。敢于放胆一搏,就不愁夹缝里挤不出一条生路来。

45、 【佛心禅语】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心灵纯净得一尘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 人,就在于他心中的杂念太多,而自己还蒙昧不知。所以,圣人了悟生 死,看透名利,继而清除心中的杂质,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

46、 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我们又何必太认真呢?我们赤条条地来到世上,最终也将赤条条地离去,既然这样,不妨把一切不幸都看成一种难得的体验,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们应该为能在有生之年体验末日而感到幸运。

47、 【唯美古韵】坐望于季节的末端,画一卷沧海桑田,听一曲万水千山。吟一阕思念无边,梦几回浅笑迷离间。一缕菩提,一钵梵音,待禅意参透,红尘一笑,淡漠如烟。

48、 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49、 “入时观自在”,因为心无障碍,所以不论看什么,都可以看得很透彻,自然就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心,将它修炼成一面墙,不论做什么用途,都能够保持不动;同时又能像仓库一样,不管储藏了多少东西,都既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也不会成为会引发傲慢情绪的引子。

50、 喜欢与爱是有区别的。喜欢是一种心情,爱是一种感情。喜欢是一种直觉,爱是一种感觉。喜欢是浅浅的爱,爱却是深深的喜欢。喜欢你,却不一定爱你,爱你就一定很喜欢你。喜欢一个人,浅浅地喜欢是最美,如饮清茶,淡然而落寂,挑落灯花,满心禅意,是银碗里盛雪的素清,却又听着隔水的云箫,分外的缠绵。

51、 诚是发自内心、自动自发的精神。若有这分自动自发的精神,人生再辛劳都不会觉得苦。

52、 .以大乘大菩萨戒,谓观唯心,本无外色,无色可破,相空亦无,离取相过,故名持戒。又云:一切凡圣戒,尽心为体。(五代)延寿《观心玄枢》

53、 人生多欲为苦!“欲”会诱人堕入烦恼深渊,现代人常被“欲”所牵引而造业——贪求名闻、为名为利而争,不仅丧失志节,也败坏名誉。所以,我们要看开物欲,别让物欲冲昏了良知,埋没了良能。

54、 每个人总能忍受一些辱,也有一些忍无可忍之处,通过修炼,可以使不可忍之事越来越少,这是一项终生的工作,到了无处不可忍时,也就成佛了。

55、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即使说得一丈,也不如行一尺。从报身再有所 思量,就有变化身,这就是化身佛了。你应该觉悟,应该修行,以身作则, 而非尽讲口头禅。

56、 道理是人生一条长远的路,地理不熟就会走错路。因此,今生今世要读熟未来的地理学。

57、 今晨,偶然看到苏轼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便想起师父常说的那句话“能懂是业力,不懂是福报”,感慨不已。当今喧嚣的时代,自我隔绝是某种必须的心灵维护,希望自己身在尘俗,心游天外,如庄子般自在洒脱。

58、 【最有禅意的句子】只要有信心,没有做不好的事;只要肯忍耐,没有担不起的重任。

59、 每个人的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爱心抚慰怎样把握与人交往的原则?佛日:得一切众生起柔软心。——《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60、 对人生怀有积极态度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无论大小,无论清晰或者模糊,总有一个梦潜伏心底。理想就像是美丽的鹅卵石,陶冶着心灵,硌痛了双脚,让人没有任何驻足的机会,只能起步飞扬,奔向远方。

61、 日常之种种行为,或善或恶、或喜或悲,皆为心之显现。心就是行为之 本身吗?心是行为之外的一个主宰吗?若心之本身为善,为何又会去造 恶?若心是独脱之主宰,当我们做违心之事时,心的主宰力又体现在哪 里?色身之一切行为,皆是缘起,缘起即无自性即空,心在哪里?

62、 修行实际上就是“生命的拼搏”。因为我们要进入那个无限的生命,没有一种拼搏精神是万万办不到的。

63、 【佛心禅语】 不怕地狱,就怕心偏。我们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内心耿直,行为端 正,这样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64、 【禅理禅悟】①简单的生活不容易,因为要活的简单,一定不能想的太多;②一个人的价值,不体现在与别人相同的东西上,而体现在与别人不同方面;③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④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⑤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

65、 在恶毒者的眼中,善良是用来猎获的枪弹,善良是用来掩饰凶残的装潢,善良是用来欺骗别人的麻药;面对善良,他们狂笑不已。

66、 (一)忍辱息瞋听到许多闲言闲语,不要恼怒,不要用严厉的语言回敬他们,因为善人不与人为敌。《经集》第四品,第十四章《迅速经》

67、 只有真正做到“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68、 佛家认为,智慧有“佛智”,有“俗智”,“佛智”明了生死究竟的圆觉智慧,无挂无碍,“俗智”只是有所知识、有所领悟,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在俗家人看来很高的智慧,在佛家看来,可能什么都不是。

69、 名利的本质是什么名与利的供养真的是越多越好吗?未必。在佛祖看来,过于优渥的供养如竹子开花、骡子怀孕,不但于修行无益,反而会毁坏正法。所以,修行人不应太在意物质的享受,那只会给修行带来阻碍。

70、 性格热忱进取者与清净淡泊者都有自己的乐趣,却也都有自己的烦恼。热忱的人有时候会疲于世俗生活中的喧嚣与众多不必要的纷扰,而寡淡者却也难免会觉得寂寞无聊,只有真正能做到“枯者由他枯,荣者由他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71、 仁慈、善良的人,以乐人之乐为乐、利人之利为利,此即真正的智慧;如果以利己之利为利,则只是聪明而非智慧。

72、  没有人可以独霸舞台,哪怕他是天下第一的皇帝;没有人可 以不下舞台,哪怕他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上面。人们啊,眼光长远一 点,胸怀辽阔一点,不为别人,也要为了自己。

73、 【禅语智慧】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步,在人生道中就会活得很快乐。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与觉他的德行。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

74、 【禅语感悟】 生活充满了烦恼,烦恼就是束缚,束缚一些有情众生,使你不自在。 这个束缚是无形的,譬如你烦恼了,肯定是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 就不自在。只要有烦恼,你就没有办法离开生死轮回。

75、 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是佛国传来的妙好之音,让我们的心得到寂静休息、平安快乐。

76、 勇气:无论前方是悬崖还是坎坷,水都毫无犹疑地勇往向前,形成瀑布、江河与大海。人也应该具备勇气,在人生的路途上无论遇到挫折还是逆缘,都应该毅然决然地面对、挑战、接受以及转化,最终就像流水融人大海一般,一切的逆缘与障碍转化为顺缘,并战胜一切。

77、 佛说:一切言语都虚假不实。为什么说一切言语都虚假不实?前面讲了,“一切念皆是邪念”,人的言语必然是表达内心的某种想法、某个观点,既然内心所思所想都是邪念,言语自然带着毛病。

78、  依赖的习惯,是阻止你迈向成功的绊脚石,要想成就大事你必须把它 们一个个踢开。

79、 问:“佛法遍在一切处,教学人向什么处驻足?”师日:“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大随法真禅师》

80、 【最有禅意的句子】有时,我们因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起烦恼,为了使它们尽快消失而想尽方法。但请想想路边或失明或肢体残缺的乞丐吧,这时我们是否会白然生起一颗怜悯之心呢?此时我们还会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烦恼吗?由此及彼,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适用这个道理。我们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啊!036

81、  因为慈悲,人生路更宽 慈悲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为我们修福,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 己慈悲。

82、 当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况复大者!……使其檀越所施之物,终不唐捐。《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83、  有些人平时对你很好,甚至好得有些过分,关键的时候却让 你郁闷。你有了困难向他们开口,满以为能够得到帮助,却被一推了 之;你受了委屈向他们倾吐,满以为能够得到安慰,却被雪上加霜。

84、 对于充满爱心的人来说,无论遇到任何境况,与任何人接触,他的生活总是温暖的,人生永远是精彩的;对于自私自利的人而言,无论遇到任何境况,与任何人接触,他的生活总是冷漠的,人生总是乏味的。

85、 【禅语悟道】对己知足,对人无争,人与人之间以善善念、善行互动,自然平安自在。

86、 我们安详禅要求人人安分守己、心安无愧。不要改变生活,……不必烧香、磕头,不要增加生活负担,现在的人够忙了。——耕云先生

87、 对各种麻烦劳苦的事,安然接纳,常常感到满足。事情越麻烦、越辛苦,越能体现你的价值,没必要厌恶排斥,安然接纳就可以了。

88、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心先过去。毕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让你的心先过去。

89、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深佛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四十二章经》

90、 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91、 主人可以随意进入自己的房间,客人只是在外观看、猜测。研究佛教而不真实信仰佛教的学者,只是佛门的客人,想跟着他们人佛法之门是不可能的。若跟隧佛法信仰者,即能轻松登堂人室。

92、  如果这个世界上失信成为常态,守信者一定艰难;如果这个 世界上贪婪成为常态,廉洁一定艰难;如果这个世界虚伪成为常态, 诚实一定艰难。请不要习惯变态的常态,更不要习惯常态的变态,一 旦习惯,这个世界注定不可救药地走向死寂和毁灭。

93、 生活,就要乐观地去面对,笑着去生活,简单而明快,悲观只会让希望沉沦,乐观才能使自己在苦难中看到希望,不要拒绝苦难,拒绝苦难就是在拒绝希望,有了希望生活就会快乐惬意。

94、  种善因不难,常常一个微笑就够了;种恶因也容易,常常一个讥讽的眼 神就是矣。积善累恶就在细微处!

95、 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古印度)龙树《中论》卷二,观三相品

96、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97、  讲究孝道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传统,古训云:“百善孝为先,行 孝当及时。”应该说,“孝”是人伦之始,立人之本,人类有了基于“孝” 的人伦后,才开始迈向“家”的天地,从而走向文明。“孝”乃是礼仪之 邦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98、 世谛、第一义谛无异也。何以故?世谛如,即是第一义谛如。《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道树品

99、 我们即是本身所想的模样,一切行为来自内在的想法,这些想法使我们造成今日所处的世界!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