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马三立和侯宝林,一般的说法就是,马三立是相声泰斗,侯宝林的相声大师。这样的说法具有一定迷惑性,就好像透着马三立比侯宝林高出很多,侯宝林只能高山仰止似的。

其实不管是马三立还是侯宝林,都是相声史上的关键人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都开宗立派,影响到许许多多的相声后人。

相声从来讲究辈分,从辈分上来说,马三立尽管只比侯宝林大四岁,却属于侯宝林的长辈,因此侯宝林对马三立也非常尊重。

而由于侯宝林长期居于北京,在提升相声品味和相声演员地位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马三立对侯宝林也是很认可的。

下面大概来说说,侯宝林和马三立的一些业务往来和互相评价。

01

侯宝林在天津出生,四五岁时来到北京,他从小学习京剧而后学相声,尽管有一定成绩但在北京一直没有成名。

1940年到1945年,侯宝林在天津说了五年相声,这五年成就了后来的侯宝林。

这五年里,天津形成了五档相声,也就是五位最著名的相声演员,他们是张寿臣、常宝堃、戴少甫、马三立和侯宝林。在那时候的侯宝林看来,自己比起其余四位本领最小。

在多年后侯宝林的自述当中,他只要说到马三立就口称先生,要知道其实他们只差四岁,而且建国后侯宝林的政治地位是非常高的,这方面高过马三立和其他所有相声演员。

这样的情况下,侯宝林还是对马三立心存恭敬。

02

侯宝林是这样的评价马三立的:马先生是相声世家,他的外祖父恩绪就是万人迷的师父,父亲、哥哥都说相声。

马三立是对相声艺术承上启下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

他有几个传统节目如《文章会》、《开粥厂》、《暗八扇》、《卖挂票》、《西江月》,演出都有独到之处。新节目如《买猴儿》、《八点半开始》、《精打细算》等段子,内外行听了都佩服。

侯宝林说,别人想学马先生的表演风格不容易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有性格的演员,相声界虽然演员很多,性格演员却是很少的。

03

除了口头上评价,当年在天津的时候,侯宝林还曾从马三立的表演中借用表演内容。比如他表演的《空城计》里,那个端着面片儿进剧场听戏的段落,就是从马三立的《卖挂票》里学来的。

侯宝林说,他认为这个段落放在《空城计》里比放在《卖挂票》里更合理。

按理说那时候的相声是没有版权一说的,但侯宝林看到马三立表演的《黄鹤楼》是那么精彩,自己的表演根本达不到的时候,就对搭档说,以后《黄鹤楼》咱们不演了,马先生演得比咱们好。

04

一般来说,侯宝林的相声更带有北京风味,表演风格大气帅气,有着首都的蓬勃气息,内容一般也反映大时代。

而马三立的相声更带有市井气息,这样的表演更符合天津观众的口味,内容上更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两种风格不能说谁高谁低,因为观众的口味自然也不相同。

侯宝林和马三立还有一点非常相像,那就是都说文明相声,提升相声内容的文学性。

他们都对相声中的糟粕深恶痛绝,侯宝林在临去世的时候,还曾担心被他们当年抛弃的东西,有可能重新回到舞台上。而马三立也曾经说过,我们说相声不是出洋相,出怪声儿。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