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我们是视而不见、发脾气还是耐心给他讲道理?相信每个父母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答案。

给孩子“讲道理”应该是很多父母喜欢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且一直以来都被很多父母所认可。

但从实践中来看,这种教育方式并不是适用所有的孩子,可能只对一部分孩子有用,对另一部分孩子却毫无用处。

孩子做错事父母给他们讲道理,这看起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问题在于,很多父母真的在孩子不听话时给他“讲道理”,却又无奈地发现这招常常不好使。

父母的苦口婆心换来的常常是孩子变本加厉的不听话。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越是给孩子讲道理的“民主”家庭,其孩子就越是个性张扬和不听话。

一些控制不住情绪的父母在气急败坏之下失去理智而大发脾气。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受罪,父母受伤。这样的结果显然背离了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

如果我们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发现没用,那就说明光讲道理是不够的,需要找到另外一种方式去进行调整。

父母给孩子讲道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让孩子“明白道理”。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道理告诉孩子就算完成任务,也就是说,孩子光听我们大人讲道理还不够,他们还需要一个实践环节的体验过程。

我们要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大家要注意到这一点。

上面那句话中的“实践”是核心字眼。简单说,孩子做错事,家长除了给孩子讲道理之外,还要尽可能地让孩子通过体验,来完成对一个道理的认识。

此外,解决孩子身上的教育问题,我们大多数父母思维的惯性是从孩子身上去找问题,却很少有家长第一个想到的是从自己身上去寻找原因。

事实上,很多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出在孩子身上,但追本溯源,却往往是我们大人做得不对而引起的。

我的一位亲戚在教育孩子时,曾经也奉行“以理服人”,想当然地认为给孩子讲完大道理,孩子就会听话、就会立马纠正错误。

这套办法在孩子小时候还能勉强奏效,但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之后,我亲戚才发现这套办法逐渐开始不大管用了。

因为孩子很固执,也很逆反,对父母讲的大道理软硬不吃,根本就不接受,这可把亲戚气坏了,眼看软的不行,最后只好来硬的了。

代价就是每次都有鸡飞蛋打的场景出现,亲戚开始怀疑起自己以往给孩子讲道理的教育方式。

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分别是讲道理、发脾气和刻意感动。

“讲道理、发脾气和刻意感动”这三者其实都是我们最常用的教育方式,甚至已经化身为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三步曲”:

孩子有错,先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家长发脾气;家长发完脾气之后,再用刻意感动的方式来收场,以此换来家长自己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

很长时间以来,在不少家长的心中都有一个困惑:如果讲道理孩子不听,还有什么方法能奏效呢?

其实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我们家长要改变以往那种只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做到灵活变通,更能收到教育效果。

比如,我们家长可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去改变“家长耐心讲道理、孩子却不听话”的状况。

1.减少和淡化给孩子讲大道理的做法,更注重以家长自身良好的行为表现来影响和改变孩子。

2.即使有必要给孩子讲道理,也要切忌口是心非和敷衍应付。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讲的“道理”,又怎么能让孩子相信我们所讲的道理呢?

3.亲其师,信其道。这道理其实也适用于家庭教育范畴。家长平时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努力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使孩子亲近父母、信任父母。当然,这种沟通是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关系的基础上的。

4.我们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感同身受,不随意主观评价孩子的好坏,促使孩子消除戒备心理。

5.从激发共情入手,比如围绕孩子身上的问题,科学设定若干个有关联的问答,引导孩子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如果只是单纯地给他们讲道理,这绝非上策,我们需要一套特殊的“组合拳”。

这里所指的“组合拳”,简单理解就是把以上五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思路,也帮助我们有效地改变孩子不听话的状况。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