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子咏的诗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②身上衣.临③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④.谁言⑤寸草心⑥,报得⑦三春晖⑧?【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吟:吟诵,诵读.【2】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3】临:将要.【4】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5】言:说.寸草:小草;萱草.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与关爱.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6】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担心儿子迟迟难归,所以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将爱心与牵挂一针一线缝在游子的衣衫之上。

2.带有游子的诗句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游子咏的内容游子咏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

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4.游子诗 诗句

诗文:

《游子诗》

[唐] 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花朵代意:

萱草在古时的中国有母亲花之称,就像现在的康乃馨。儿子要出门远行都要在自家院子种上一株萱草,代表自己,母亲看见萱草就像看见自己的儿子。

大意:

门外的台阶旁长出了萱草花,然而远行的游子还在天涯。慈爱的母亲倚在堂前,看儿子种下的萱草花,可是却不见儿子回家。

诗人

孟郊 [mèng jiāo]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

先世居洛阳[2][3][4][5](今河南洛阳),少时隐居嵩山。[1][6]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3]。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本名

孟郊

别称

贞曜先生、诗囚

字号

字东野

所处时代

唐代

民族族群

汉族

5.游子离家的诗句

《竹枝歌》杨万里

月子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愁钉人来关月事,

得休休去且休休.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