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金(斯蒂芬·金和他的电影改编)

在中国文化圈,金庸先生的作品是最畅销的,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被改编成影视剧的作品。其实在太平洋的另一边,也有一个叫美国金庸的人物。这就是被誉为“恐怖小说之王”的斯蒂芬·金。他的小说不仅成为北美最畅销的书籍,他的作品还被改编成美国小说界最多的影视剧。

◎世界畅销小说之王

斯蒂芬·金,56岁,出生于美国缅因州。在他年轻的时候,父亲的意外去世给他留下了无尽的疑问,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富于幻想的性格。他七岁开始写短篇小说,到他十几岁时,他已经发表了两篇这样的故事。上了大学,对写作的兴趣让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英语写作作为自己的专业。与年轻女作家塔比莎的相遇改变了他的一生。塔莎不仅成了他的妻子,还促成了他第一部小说的出版。正是从废纸篓里,她找到了斯蒂芬·金的小说手稿,并鼓励他投稿。结果,那部小说几个月后就出版了。它是斯蒂芬·金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第一部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嘉莉》。

迄今为止,斯蒂芬·金仍然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小说家。他的小说的英文版发行量超过1亿,如果算上其他语言的翻译版本,这个数字会更高。而且他继续以基本一年一部的速度出新作。在美国最权威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他保持了五部作品同时上榜的记录。好莱坞影视圈特别热衷于改编他的作品,很多小说被一次次搬上大银幕和小银幕;好莱坞还有一种说法,斯蒂芬·金的所有作品最终都会变成动画。巨额稿费和版税使斯蒂芬·金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作家。仅在1996年,他就赚了8400万美元。只要读者继续喜欢他的小说,只要好莱坞继续喜欢他的作品,斯蒂芬·金就会继续羡慕全世界的同行。

《追梦人》连续第二周位居北美票房前十,是根据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最新电影,也是他自1999年车祸后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影片讲述了几个儿时的伙伴,成年后依然每年去缅因州的一个森林小木屋。没想到,今年的聚会会让他们面临非同寻常的生命威胁。这部电影是典型的斯蒂芬·金风格:神秘、有趣、鼓舞人心。

鉴于斯蒂芬·金的小说被改编成各种视觉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剧、直接发行的录像带、DVD、漫画书,国内观众最有可能接触到的只有那些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因此,本文主要关注斯蒂芬·金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的作品。让我们以这些电影为窗口,看看斯蒂芬·金的神秘世界。

世人称斯蒂芬·金为“恐怖小说之王”,即他的作品总是让人紧张。在具体的电影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电影最常被贴上恐怖和惊悚的标签。在英语中,这两个词差别很大。Hor指的是真正恐怖的类型,影片中的画面会包含让人内心感到恐惧的因素,比如血腥的谋杀、恐怖的骷髅等等;而惊悚片则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视觉上不一定有很恐怖的画面。但场景的设计和情节的发展,却能强烈地抓住人们的注意力,以至于当出现突然的转折或事实真相终于出现时,观众的心理感到突然的震撼,刺激,有一种快感。

◎恐怖电影:来自生活的恐怖

当然,这两种风格在斯蒂芬·金的作品中同时存在,很难完全分开。但两者在他的作品中不同的发展方向还是有迹可循的。从已经改编成电影的作品来看,早期改编的作品,也就是90年代以前的作品,大多是真正的“恐怖”作品,旨在用赤裸裸的视觉吓唬人。比如1982年上映的《谜之物语》,就是一系列鬼故事来支撑整部电影。现在看来,那些恶作剧并不可怕,反而可爱。Cujo,1983)也是恐怖电影的代表,开创了动物——或者更准确地说——宠物被恶势力附体,攻击人类的先例。

难受的杀人场面是这类电影最常用的噱头。事实上,这类电影除了血腥的谋杀之外,没有什么真正恐怖的。1985年《银子弹》上映,杀人物种变成了《Jin Roh:狼旅》,每到月圆之夜就出来,在原本平静的小镇引起恐慌。金璐:狼旅是吸血鬼,也是西方电影史上历史悠久的邪恶生物。斯蒂芬·金无法避免写吸血鬼,他的代表作是《梦游者》,1992年被改编成电影。

要说斯蒂芬·金电影最长寿的系列,那就是玉米系列的孩子们。这个系列是根据斯蒂芬·金的同一个短篇小说改编的,它们都是关于一个偏远小镇的孩子们突然莫名其妙地变得暴力,并一起摧毁镇上的成年人的故事。每部电影都是一场小屠杀。从1984年到2001年,一共拍了7集,让人佩服好莱坞观众的胃口之大。然而,《玉米孩子》系列并不是斯蒂芬·金改编的电影中最血腥的。就荷花镜头的渲染来说,1995年上映的电影《Then Mangler》顾名思义,讲述的是一家洗衣店的一台熨衣机突然有了邪恶的控制,碾压不警惕的顾客。影片进入二十分钟,一个女顾客受害的场景足以让今天的文明观众立马离场。

所以斯蒂芬·金的纯恐怖作品和我们看过的其他大部分美国恐怖一样,大多以邪恶的谋杀为噱头,夸大血腥的场面来刺激观众。个人觉得这些作品一般都很平庸,除非是固执追求感官刺激的粉丝。大众影迷对这类电影的兴趣或评价并不高。但斯蒂芬·金的作品和其他更平庸的恐怖片至少有一点不同:他善于选择场景。从上面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选择的突然变得危险的东西通常是不引人注目的,甚至是温顺的,比如木偶、宠物、家用机器、汽车、孩子等。让最日常的东西都有强烈的恐怖感,让人看完电影回家对一切都产生怀疑。斯蒂芬·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的创造力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并继续激励着好莱坞以吓唬人为目的的低成本电影。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恰奇的新娘》等电影中看到斯蒂芬·金的影响。可以说斯蒂芬·金的恐怖电影至少比那些无脑的万圣节系列和杰森·黑仔系列好看多了。

◎惊悚电影:探索人心奥秘

最吸引大众的是斯蒂芬·金的惊悚系列。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有直接的恐怖场面,但心理上的惊吓效果比恐怖片还要糟糕。因为恐怖的后遗症,会在人的意识里停留很久。

事实上,斯蒂芬·金的第一部作品《魔女嘉莉》就是一部优秀的惊悚片。影片讲述了初中女生凯莉被同学欺负作弄,最后用特异功能疯狂报复的故事。影片没有渲染大屠杀的最后一幕,而是描述了嘉莉的心理变化过程和特异功能的成长过程,以此来紧紧屏住观众的呼吸,让他们紧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演员在本片中的表现也十分出色,茜茜·斯派克和派佩·劳拉双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如果我们梳理斯蒂芬·金的惊悚小说,可以发现“特异功能”是他使用频率最高的主题之一,占了惊悚小说的一半。比如在著名的《闪灵》中,有主人公的儿子丹尼,他能看到过去的事情。想必大部分观众对库布里克导演著名的长镜头后续印象深刻:镜头一直跟着骑着三轮车的丹尼在一条长长的走廊里走,但一对双胞胎女孩突然出现在他面前!那个镜头太出乎意料了,把观影的观众都吓出一身冷汗,但屏幕上的丹尼却没有任何害怕的表情,更没有血腥的镜头。这就是恐怖的技能!

其他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卖特异功能的电影,比如1983年的《死亡地带》。其实这部片子讨论的是人的大脑中有一个非常不活跃的区域,如果能激活它,可能会让人产生异常的能力。影片主人公在车祸中昏迷五年后醒来,发现自己有能力通过接触别人知道自己未来会发生什么!1984年的《纵火者》描述了一个军事实验参与者所生的小女孩有着不可思议的纵火能力。每当她想到什么,它就会着火。

由于刻意功能的魔力,斯蒂芬·金经常将它们与适当的科学推论联系起来,使得这部分作品也带有一些科幻元素。《死亡地带》就不用说了,《纵火犯》也暗示了科学实验可能激发人的潜能。1992年上映的《剪草人》是我看过的最有创意的科幻电影之一。讲述了一个政府虚拟现实实验室的科学家无意中改造了一个轻度智障的除草人的故事。没想到,这激发了他的智力,同时,也让他拥有了超乎寻常的思考能力。最后,这个人居然在虚拟实验室里把自己的意志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彻底摆脱了肉体,变成了信息。即使是在今天,这种创意也是极其耀眼的,与开创性的日本科幻漫画《龟壳里的幽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部新电影《梦吓》还涉及心灵沟通的能力和外星人的主题,是这个主题在斯蒂芬·金心目中的最新版本。

因为特异功能本身的魔力,这种题材的惊悚电影大多并不可怕。吸引观众的,更多的是那些特异功能的起源,以及主角们对自己能用这些特异功能做什么的好奇。观众在经历了电影中的新奇体验后,顺便满足了自己的幻想心理。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幻般的潜意识。斯蒂芬·金的这部分作品充分利用了科学中对人体能力的认识不足,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

斯蒂芬·金除了和特异功能挂钩,还有纯科幻作品。比如国内观众非常熟悉的跑男。这部1987年由动作巨星施瓦辛格主演的老电影,讲述了未来城市里各种娱乐电影的故事。为了控制犯罪率,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极端的电视娱乐节目来吸引观众坐在家里。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对娱乐媒体职业道德和节目内容的第一次辛辣讽刺,警告人们越来越极端的所谓“真人秀”正在入侵我们的生活,而后来的《楚门秀》(The Trueman Show)不过是这种思想的翻版。在观众更加意识到媒体力量的今天,这些电影似乎仍然具有警示意义。

在斯蒂芬·金的惊悚小说中,还有一种主题是神秘的,无法用正常的推理来证明。这种题材往往发生在一个准封闭的环境中。一些莫名其妙的时间发生,让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产生强烈的脱离现实感。同时有一种后背发凉的感觉:谁知道会不会发生在你身上?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事件。比如1993年上映的两部电影《黑暗的一半》和《需要的东西》,就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揭示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前者讲述了畅销小说作家与自己创作的自我斗争,后者讲述了一家便利店引发的全镇居民的变态暴力。两个故事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所以神秘的气氛一直保持到影片结尾。人都是好奇的,越是神秘的,无法解释的东西,越是要试图解释。斯蒂芬·金的这部分神秘主题正好满足了人们的心理。现在,我们仍然可以从《布莱尔女巫计划》这类莫名其妙的电影中体会到这种感觉。

可以说,在斯蒂芬·金的惊悚作品中,现实生活的主题,不玩弄任何鬼神特有的东西,纯粹以正常人内心的阴暗面为情节,是他所有作品中最美的,同时也是最令人读后不安的。

说到这个话题,当然不能不提到1990年的电影《悲惨》。影片讲述了一位畅销小说作家被一位因为车祸而独居的中年妇女所救的故事。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是小说家的头号粉丝,她崇拜他笔下的女主角。她很好地照顾受伤的作家,但作家逐渐发现,这个崇拜者可以做任何事情让他留在身边更久…当正常人变得古怪时,你有心理准备吗?当正常的关怀达到偏执的极端,还是会有可怕的后果。想必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对女主角在虚构情节中的极端个性感到震惊,同时也不禁感叹她无可救药的行为。因为它生动地展现了女主角看似正常,实则极端的心理,女主角凯瑟·贝茨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另一部值得一提的同类电影是1998年的电影《Apt学生》,相信很多国内观众都看过。本片讲述了一个中学生迷上了大屠杀,意外发现自己的邻居竟然是纳粹战犯的故事。于是他威胁老人把当年集中营发生的种族屠杀详细告诉他,作为交换,学生不要举报老战犯。这部电影的可怕之处在于,无论是讲述故事的学生还是战犯,都在大屠杀故事的刺激下,重新燃起了对掌控他人生死的权力的贪欲,从而揭示了普通人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隐藏在心中的希特勒的可怕事实。

这种以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物为对象的惊悚片,可以达到最高程度的写实,同时给观众的心理带来最大的冲击。因为故事描写了隐藏在每个普通人心中的可怕的一面,有真实的心理学依据,所以具有最大的震撼效果。毕竟刻意的功能,明显的杀人机器,吸血鬼等等。都远离正常生活,只有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方面所包含的危险才是最可怕的危险。按照斯蒂芬·金的解释,这种危险很可能隐藏在你身边每个人的心里,让人感到深深的恐惧。明显的危险也可以主动回避,看不见的恐惧才是最深的恐惧。基于对人类黑人新闻心理的准确研究,斯蒂芬创作了最真实的精神恐怖作品。

◎戏剧:品味生活中的美好。

最后要说说斯蒂芬·金最受好评的作品:戏剧系列。其实很难称之为一般的剧,因为这些作品中也或多或少的含有魔幻的成分,但这些成分并不是为了引起观众的好奇或恐惧,而是为了更好的烘托剧情。所以这部分作品不仅不吓人,而且很温暖细腻,可以回味很久。

最著名的当然是《肖申克的救赎》。简单的故事,传奇的经历,温柔内敛的表演风格,让这部电影在奥斯卡上大放异彩,获得七项提名,在斯蒂芬·金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同时,本片长期占据IMDB最佳影片榜单前五,一度长期停留在第二名。为什么观众如此喜欢这部电影?其实如果从纯专业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它所有的手法都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优点,但是这部电影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信息——生命的希望。我们可以体验兴奋、爱、荣誉、尊严等。从大量的影视作品中,却很少体会到如此强烈的“希望”。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希望永远在前方,只要你努力去把握。金用安迪的传奇故事向观众传达了潘多拉魔盒囚禁的最珍贵的东西:希望。有希望才能活下去,活下去才能谈别的。

从琐碎的生活中挖掘温暖感人的细节,成为斯蒂芬·金系列剧的主旋律。后来,《绿色里程》和《亚特兰蒂斯心心相印》都延续了这种温柔的基调。虽然两部电影都有所谓的“奇迹”场景,但那不是描述的重点。这部电影的重点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即使是短暂的友谊,也可以是温暖的篝火,照亮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说斯蒂芬·金的恐怖惊悚系列都是聚焦于生活的阴暗面或者人性,那么这些剧集就是要告诉你,只要你有一颗美丽的心,生活依然可以是美好的。这个系列并没有以一种假的,大的,空的方式创造出鼓舞人心的角色。相反,斯蒂芬·金是想通过普通人的形象,用普通人所有的小毛病,向大家传达生活的真谛:美好的生活就在每个人身边;美好的生活可以从你每天做的每一件小事开始。

◎结论:不断揭示平凡中的奥秘。

纵观斯蒂芬·金的所有作品,我们应该能体会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斯蒂芬·金对生活有着惊人的观察力。无论是生活中的阴暗面,生活中隐藏的危险因素,还是生活中温柔的一面,他都细致地观察,真实地再现。正是因为他深刻的生活气息,所以他的恐怖惊悚作品特别吓人,戏剧作品特别感人。如果从整体上看他的作品,他显然认为人既有邪恶的自然动机,又有向往美的自然倾向。也许这里没有统一明确的答案,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两者总是并存的。

斯蒂芬作品对读者和观众的另一个长期吸引力,当然是他一如既往的旺盛而超前的想象力。这个人的脑子里似乎总有源源不断的创意,总有新的幻想从中诞生。无论如何,想象力是作家最宝贵的天赋。没有想象力,最真实的作品看起来也平淡无奇。充分的想象力不需要空思考。相反,越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创造性想象,人类的思维就越有价值。斯蒂芬难得的是,无论他的故事框架多么荒诞,故事的场景和落脚点都非常鲜活。挖掘平凡生活的奥秘,可以说是他作品的最大特点。谁会拒绝体验被组织的神秘感?

在斯蒂芬·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描写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人”,尤其是人内心的欲望、感情、差异、恐惧、追求、潜力等等。在他的作品中,人心是最不可捉摸,最不为人知的地方。或许他大部分作品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此。人总是害怕不可知的东西,人心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宇宙本身。所以,越是接近探索人心的神秘内容,我们的好奇心和恐惧感就会越大。谁也不知道最后的发现是什么样的,这个发现关系到每个人;一旦人们发现他们对自己和他人都知之甚少,恐惧的感觉是普遍的。让斯蒂芬·金真正紧张的,无疑是在这一点上。

不可否认,斯蒂芬·金的电影改编并非都很优秀,其中相当一部分制作粗糙。除了预算控制,原因是他的小说改编的不好。除了特别短的系列,他的作品一般都很长。如果一本书有五六百页,在两个小时之内被压缩成一部电影,这对于任何一个大导演来说都是很头疼的事情,更别说那些改编他作品的鲜为人知的导演了。另外,他的作品对惊悚效果的严格要求的一致性,一旦被截取,就会损害他作品的内在精神。所以他的影视改编作品大多好评如潮,广受好评,大多渗透着天才导演自身的努力,比如《闪灵》。但有意思的是,无论他的某些作品改编得多么糟糕,还是有相当多的死忠粉丝在期待他的每一部影视改编作品。这就证明了,除了电影技巧,上面作者提到的斯蒂芬·金自身创作的一些特点也是牢牢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之一。相信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创意,斯蒂芬·金会给我们更多震撼的体验。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