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西岭雪山的古诗
绝句 唐代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是杜甫在浣花溪的草堂中写成的,他既不是登高远眺,也不是刻意要试试自己的目力如何,而是很随意地坐在家里就看见了西岭雪山的皑皑白雪.根据诗的意境分析,这可是一个四月的上午,杜甫从草堂外面的菜地里锄地回来,感到身体有点发热,便坐在家中的一把竹椅上休息.略有暖意的春风从波光粼粼的浣花溪上吹拂过来.他的草屋连门窗都齐敞开着,就在不经意的一瞥之间,他看见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在自己的窗格子里,加上溪边的垂柳、黄鹂、白鹭和沿江而下的船只,这一切触动了他写诗的欲望.除了西岭雪山,杜甫在成都生活的时代天空是青色的,他甚至把成都到东吴的游船全都看见了,可以想象,当时的西岭雪山的空气是多么的纯净.。
2. 描写西岭雪山的诗有哪些
1.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唐代 杜甫
2.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苦寒吟》【唐代】孟郊
3.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4.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唐代】王维
5.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唐代】柳宗元
6.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7.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8.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9.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1. 《绝句》 唐代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2.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3. 写西岭雪山的古诗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该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 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2、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4. 关于答案的诗句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c)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ؤC、四川盆地 D、准葛尔盆地
解析:西岭雪山距成都95公里,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区内大雪山海拔5364米,是成都第一峰,终年积雪不化,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壮观.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此景,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西岭雪山也因此得名.
2、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 c)
A、安徽黄山 B、江西庐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峨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