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皇帝为“官家”只有宋朝。这与宋太祖出身和登基过程有很大的关系。赵匡胤是后周的大将。经过“黄袍加身”称帝。史称“陈桥兵变”。这样他的称帝也不能使所有人信服。为了更好的管理朝政使天下人信服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不称“朕”。称“官家”。

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这样既没有降低身份。反而增高了。也避了大众之口色。

宋朝皇帝之所以被称呼为“官家”。跟前朝的环境因素和“君权神授”这一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代学者薛兆瑞、王育济等认为从“天子”到“皇帝”。再到“官家”的称谓变化。反映出“君权神授”观念的淡化。宋朝称“官家”多少有点职业分类的意味。就如同称医者为“医家”。诗人为“诗家”。农人为“农家”一样。在这样的文化心态下。宋朝君臣才会有苏轼用官家代指朝廷的诗句。赵匡胤与开国功臣赵普的那段“天下何物最大”。“道理最大”的讨论。以及“不以天下奉一人”的朝野共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