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铁牙铜牙的纪晓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沈阳被钦差派往兰州调查重要案件,兰州的官员都听命于小沈阳。然而,一个自称金达烟袋的人不仅让小沈阳彻底名誉扫地,还让小沈阳下跪迎接他。按理说,小沈阳是一个伟大的部长,他是一个平等的王子和大臣在法庭上。没有官职的金大为什么要让他下跪?

其实这和我们今天说的八旗制度有关系。小沈阳满族,隶属正红旗。剧中,金大烟袋是正红旗第一旗主戴珊的后代。因为旗主是世袭的,金大烟袋就是正红旗现在的旗主。按照规定,旗主管辖的旗都是他的爪牙。小沈阳是红旗旗手,也就是金大烟斗的奴隶。奴隶见到主人,自然要下跪。

我们知道,女真是一个以水草为生的游牧民族。明代满洲女真为了狩猎和征伐的方便,临时设立了军事组织。每十个人选举一个领袖,这个领袖被称为“鲁牛额真”。这群十个人被称为“鲁牛”。随着建州女真的发展壮大,鲁牛的编制也在不断扩大,人多了自然难以指挥。因此,为了统一指挥战斗,领导者们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为指导,于是出现了一个比鲁牛更高级别的组织——“鼓山”,即中国的“旗帜”。

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努哈赤合并了很多其他部落的部,也有部落自愿加入。为便于管理,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重建并改革了牛录制度:每牛录300人,牛录全真(中文意为“左翎”)为其首领;五牛记为一钉,其首领为乃拉尔真(参);五钉为一孤山,其首领为孤山二真(都统)。旗手们在山顶上。

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诸部,更多的部落被依附。努尔哈赤一下子成了辽东最大的酋长。这个军队的数量是以前的好几倍,于是八旗制度就产生了。他把所有的军队归入原来的红白赤蓝黄白红蓝旗的指挥之下,这就是满洲八旗。

八旗中,努尔哈赤是黄旗和镶黄旗的旗主,努尔哈赤的子侄兄弟和王公贝勒是其他旗主。原来大贝勒戴珊掌管两个红旗,二贝勒阿敏掌管蓝旗,三贝勒掌管蓝旗,皇太极掌管白旗,杜杜掌管白旗。既然不同颜色的旗主不一样,是否应该有八旗的排序?

八旗确实有一种旗色,但在清初有过几次变化。起初,国旗颜色的排序是根据第一代旗主的排名。但皇太极即位后,为了提高皇帝地位,打击阿敏、三贝勒,两蓝旗地位下降,从而形成了两黄二红两白两蓝旗的排序。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因为是正白旗的旗主,正白旗自然成为掌管皇帝的两个黄旗之后的第三个旗。至此,形成了黄、黄、白、红、白、红、蓝、蓝的旗色序列,在清朝没有改变。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开始当家,他把白旗置于皇帝的指挥之下,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但这就形成了八旗的传统说法,即皇帝指挥的两旗黄旗和白旗称为“上三旗”,其他旗称为“下五旗”。三旗自然受人尊敬,地位很高。

我们总说“满清八旗”,但大多数人不知道,清朝的八旗中其实还有“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之所以这样,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征服有关。在后金的不断发展中,招募和俘虏了不少蒙古兵和汉族兵。蒙古八旗形成较早。1635年征服察哈尔后,皇太极正式将蒙古牛录纳入八旗,蒙古八旗出现。皇太极改变了将汉人编为奴的政策,招募汉人编汉人牛志,并于1642年正式将汉人牛志编入八旗。

很多人认为清朝有二十四旗,但这是错误的。满族八旗、蒙古族八旗和汉族八旗是一个整体,即都属于同一个旗主。比如正白旗的旗主控制着满蒙汉军的正白旗。

清代八旗制度适应了满族的生产、生活和战斗。可以说,骁勇善战的八旗,穿越了满族的整个发展史。从最初的部落统一战争到人少胜多的萨尔浒之战,再到满清入关战争,八旗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清帝眼里,八旗子弟都是自家人,从旗人自称奴才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是统治的核心。八旗在征战山河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然享有诸多特权。清朝入关初期,大量良田和汉人被划为旗人,称为“圈地”。横幅也是免税免劳的。此外,他们在科举和职位上也有一定的特权。比如“实权稀缺”自然是他们优先考虑的。

但八旗制度已经衰落,八旗子弟甚至成为后世“纨绔子弟”的别称。实际上,康熙年间“三藩之乱”的主力是汉绿营,八旗在当时已经走下坡路。乾隆年间,旗人有了“生计”问题,除了走《上戏》里的鸟,别无他法。龙皇帝有一次阅兵,史书上说“射箭,箭空;奇马,人落地了。”可见八旗退化有多严重!清朝时,八旗子弟每月领粮,不劳动。自然就养成了懒惰颓废的习惯。封建特权制度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

到了清末,八旗受到西方列强的严厉教训。直到辛亥革命,八旗也不再有昔日的辉煌。民国以后,八旗因“清算所优待条件”而保留了部分职能。到1938年,八旗的最后一个组织锡伯族营被废除,八旗制度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