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往经验的总结,红鹦鹉鱼变白的原因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画中画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1.投喂水温过低:温度低于20℃后,红色鹦鹉鱼会明显变色变白。在这种水温条件下,红鹦鹉鱼虽然不会冻死,但身体明显发白,状态低落,不活跃。
解决方法:将进料温度缓慢升高至28-30℃之间的固定值并保持。
2.内部疾病:红鹦鹉鱼体内的慢性疾病也会导致体色逐渐变白。比如腹水,曾经养了一条红色鹦鹉鱼,腹水3个多月。肚子一天天变大,颜色逐渐由红变白,直至死亡。长期的慢性腹水、肠炎等问题会导致红鹦鹉鱼逐渐褪色。
解决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鱼是否有内部疾病,再进行治疗。一般来说,恢复的红鹦鹉鱼都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3.水质参数:酸碱度会影响红鹦鹉鱼的颜色。红鹦鹉鱼喜欢弱酸性水,pH 6.0-7为宜。长期生活在pH > 7.5的环境中,红色鹦鹉鱼的颜色不会很好。
此外,水质参数如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超标,也会造成红鹦鹉鱼性急,状态低落,体色苍白。
解决方法:将水质参数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画中画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4.品种差异:红白鹦鹉鱼(又称雪顶鹦鹉鱼)本身颜色为白色,基本不变。
雪鹦鹉鱼,被雪覆盖,眼睛零星发红。这条鱼应该是基因变异的产物,白色的体色是不可逆的。
黄色鹦鹉鱼,体色为黄色,在一些光线或环境的作用下,看起来是白色的,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解决方法:替换或者顺其自然。
5.环境颜色问题:鱼会随着环境改变体色,这是鱼试图与环境融合的自我保护本能。一般来说,红色鹦鹉鱼的颜色在蓝底黑底的鱼缸里会更好。
解决方法:建议鱼缸底色为蓝色或黑色。
6.营养不良问题:鹦鹉鱼饲料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从每桶十几块到上百块不等。一分钱一分货。十几块邮寄的饲料能有多少营养成分?我们可以自己分析。长期喂食单一劣质鱼食,也可能导致红鹦鹉鱼的体色变白。
对红鹦鹉鱼的毛色:南美白对虾等微量元素有需求。优质的鱼食可以帮助红鹦鹉鱼上色。同时,冷冻的刀额新对虾和虾中含有丰富的虾红素,对红鹦鹉鱼的颜色也有帮助。
解决方法:优质的鱼食,配合虾或刀额新对虾,可以改善红鹦鹉鱼的白颜色。
7.光照因素:把红色鹦鹉鱼带回家,发现它没有水族店那么红,甚至是白色的。也有可能水族店用的是红光:红色的鱼不是红色的水,所以如果带回家后用白光养,会恢复原形。
解决方法:可以用红灯看。
8.新鱼到家:无论是在水族专卖店购买,还是长途网购,新鱼到家都会有适应水质和环境的问题。此时鹦鹉鱼不稳定,颜色可能会变白。
解决方法:休息3-7天,等待鱼慢慢适应环境。
9.水分变化因素:
鹦鹉螺喜欢弱酸性的老水。大量换水前后,受水质和温度影响,可能会短时间变白,一般可自行快速恢复。
解决方法:休息,等待自愈。
10、注射着色:
由于其价格高,着色周期长,很多商家不愿意使用虾红素,等待时间太长。他们将注射和着色鹦鹉鱼,以增加其外观。毕竟其亮丽的外观更受消费者欢迎。
鱼一旦买回,随着鱼的新陈代谢,这些色素会慢慢溶解在水中,然后鹦鹉鱼就会变白。
解决方法:挑鱼的时候,擦亮眼睛,选择靠谱的店铺。
11.结疤因素:
拍打鱼缸,长时间关灯后突然开灯,或者其他大鱼进入缸内等。,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鹦鹉螺紧张、害怕、拥挤,但随着惊吓的结束和新混养关系的建立,鹦鹉螺会慢慢恢复体色。
解决方法:休息等待。
12.鱼被压制住了:
在一缸鹦鹉鱼中,难免会有一些个体欺负别人,欺负其他弱小的,被欺负的个体,心理会抑郁,吃不下饭,状态难免低落,体色可能会变白。
解决方法:可以适当隔离。
13.个体差异:
每条鱼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差异必然存在。同一窝鱼,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最终会有大小、颜色、性格的差异。不排除有基因突变的鱼,它们的体色是白色的。
或者有的鱼有体表观察不到的健康问题,或者鱼之前有过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鱼的体色变白,有的可能是永久性的。
解决方案:还没有。
14.相互影响:
鱼和鱼会相互影响。一条白色的鹦鹉鱼放入一群毛色非常红的鹦鹉鱼缸中,会变成红色。相反,一条很红的鹦鹉鱼也可能受到一堆白色鹦鹉鱼的影响。鱼会根据同类群体的颜色来调整自己,避免过于显眼。
解决方法:注意混养就好。
暂时就这么多。如有遗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画中画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