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物喻人:诗句
周敦颐 《爱莲说》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莲花自喻)陆 游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梅花自喻)骆宾王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蝉自喻)于谦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自喻)王冕 《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郑板桥 (郑燮)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竹自喻)罗隐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以蜜蜂自喻)郑思肖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菊花自喻)薛网 《兰花》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以兰自喻清高)若草则为兰,若木则为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以兰 松 喻人)。
2.借物喻人的七言绝句古诗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其实是借物喻人,讽刺一些人得了势便猖狂,自以为了不起,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的特点.。
3.借物喻人的古诗有哪些
1、《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5、《画菊》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谁知道借物喻人的古诗啊
酒——菊花——陶渊明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代表,以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流芳的道化诗人。
那清高耿介,在仕与隐的选择中依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洒脱真率,他为后世的士大夫们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我向往陶渊明的恬淡人生,辞彭泽令对他而言,显得清水划痕,了无印迹。
本就“少无世俗韵”的他终究“羁鸟恋旧林”,开荒南野之际,守拙田亩之间,因为在他的骨子里,自然之天地万物早已与之化而为一。在一种或玄境或佛禅的艺术化世界中,陶渊明自己也陶醉了。
酌酒本就是诗人之一大嗜好,酒之于文人,似乎有着一种解不开的情结。李白能“斗酒诗百篇”,陶渊明饮酒却也真乃陶冶性情,物我同化尔。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人生终归幻化与孔物,吁嗟身后之名,对他只是过往烟云罢了,可是,历史终归与他开了一个玩笑,因为他的诗,他的性情,早已沉醉了后代无数文人。 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中,一直诗意般栖居着的,是他的桃花源,他的仙境世界中,有着不与外人往来,我自任行东西的自由,有着一种“此种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参悟禅境,还有一种归去来兮,逍遥无待的幻化道玄。
生活在这样一种诗意的境界生涯中,不用说陶渊明,我已经沉迷不返了。 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气节与陶渊明的人生感悟以及理想禀赋恰恰不谋而合,即使面临悲境,他依然故我,依旧平淡挥毫“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潇洒俊逸的活脱脱的隐士。 酒——菊花之于陶渊明,犹若船桨之于船,因为他们已是陶渊明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酒与菊花的生命的第三种境界里,物境同化,陶渊明的人生志趣已穷尽矣。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一分园田,寄托着多少骚客迁人喧嚣浮躁后沉寂下来的心呵。
5.关于借物喻人古诗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虞世南《咏蝉》
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李商隐《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唐)李贺《南国十三首》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唐)来鹄《云》
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宋)郑思肖《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关于借物喻人古诗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虞世南《咏蝉》 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李商隐《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唐)李贺《南国十三首》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唐)来鹄《云》 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宋)郑思肖《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7.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古诗
借景抒情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雨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借月抒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头看见天上的明月, 低下头思念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美景何时有,手捧 酒杯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 南岸,我何时能 在明月照耀下回 到故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 连着海水,海 上的明月与潮 水一同起落。《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就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之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借物喻人:(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唐)虞世南《咏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李商隐《咏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唐)李贺《南国十三首》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唐)来鹄《云》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宋)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