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

描绘一副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的图景。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赏析: 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雪。

2.把江雪这首古诗想象成一幅画`大概写出两百字到三百字哪位朋友可以

那天,柳宗元下朝之后回家,彤云密布,天气阴霾。

想起自己的好朋友韩愈,在这样的日子被贬出京,远赴海边的潮州。这时候正好走在秦岭的山路上,顶风冒雪,吃尽辛苦,自己却无能为力。想到这里,温暖的火炉再也不能使他感觉舒适安然,也要到冰天雪地里去,和韩愈一样挨冻受苦,心里才会安定一些。于是,便带上小僮,冒着风雪,到渭河上去垂钓。

他们摇着小船到了渭河中央,这船非常简陋,一张顶篷四面进风,舱里已经积了一层雪。柳宗元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拿起钓竿,理好渔线,坐在船头,装模作样地钓起鱼来。钓鱼讲究心静,这时,柳宗元一点也没有心情钓鱼,韩愈的遭遇还一直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想孤独地思念他

3.江雪描绘了什么画面

《江雪》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原诗: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扩展资料: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雪 (唐代柳宗元五言绝句)

4.江雪描绘的情景

江雪鉴赏千山鸟飞绝,山岭重重,不见只鸟飞过,万径人踪灭.道路条条,也无人迹行走.孤舟蓑笠翁,只一条小船坐个穿蓑衣的老翁,独钓寒江雪.大雪纷纷,独自在的江上垂钓.赏析: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小诗,它字浅句顺,让人过目成诵,经久不忘.如果一个人只能背诵三首古诗,《江雪》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当我们陶醉于它的凝练的时候,不禁会思考它到底表达了什么?一首诗的内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个典范.西方中世纪释读《圣经》,曾有“四义释读法”,主张分字义的、寓意的、规训义的、灵义的四个层次理解《圣经》.我们也不妨从多层意义上来欣赏这首小诗.首先从最浅显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独钓图”.前两句是天寒地冻的大背景:千山叠嶂,白雪皑皑,万径盘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没有一只飞鸟,路面上没有一个行人.后两句是小焦点:在这大背景中有条江,江面上有一小渔船,渔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渔翁,老渔翁手持一根钓竿,独自垂钓.描绘极有层次,很多的国画常常取材于此.宏阔的天地和微小的渔翁形成鲜明对照,而整幅画面给人直观感受是“冷”和“寂”.“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马上会想到诗人恐怕不单单是为了画一幅毫无意义的图画吧?这苦寒静寂的图画背后,是怎样一付情怀呢?自永贞革新失败以来,诗人屡遭打击迫害,被贬谪到荒凉的永州,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独之中.这陷入幽静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万径的人世间也没有同伴的孤苦老渔翁,不正是此时诗人的自况么?然而,用诗人的政治、人生遭际作比附,虽然可以一一应验,却不能中止我们对诗意的领会.从更深一层看,这首诗则反映了诗人的在此厄运中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虽深陷绝境而不悔其执着之心,虽历冰雪而不改其高洁之志.有论者以为在这样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这个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不过,精神写照说,还算不得最高层次的理解.因为这样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来,诗境真正的高超之处却在于超越这个苦寒的世界,而达到精神的沉寂.这便是禅的境界.诗人深受佛禅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飞鸟也好,万径也好,人踪也好,江面、小船、钓钩、老翁,不过都是空无,唯一存在的是渔翁的超脱.所钓非鱼,乃禅也.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同层次上体会这首小诗的美,层次虽有深浅之分,然而每一层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美.言有尽意无穷,这也许是《江雪》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已,以二十字而占据中国文学史重要一席的原因吧.。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