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里的故事一篇作文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

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于是汪伦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

一见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

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马上就明白了,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

因为那里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往往欢娱达旦。

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古诗中的故事作文800字数

所见古诗作文

七月流火,夏日炎炎。山下,一条弯延的小溪在村庄的边上静静地流淌着。偶尔水中有几块小石头翻动,发出悦耳动听的“叮咚、叮咚”的声响。引得几只小燕子在水面上来回穿梭。过了村庄,小溪便隐没于一片疏密有致的树林中。阳光从树叶的空隙中透过,洒在水面上,泛着片片粼粼波光。天热,树林中的小鸟们早早地就收起了歌喉,纷纷躲进了林子的深处。只有几只知了(蝉)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呜唱。

“烈日似火,王孙公子…把扇噎牧童树下…拾柴忙……”一阵响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响起,原来,是一个小牧童半骑半躺在一头黄牛背上,在那里引吭高歌。只见那牧童光着膀子,浑身是水,而那条裤衩却是干的,显然他刚才还光着屁股蛋在水中玩耍,牛角上,一条柳枝上串着的几尾小鱼就是明证。玩累了,躺在牛背上休息一会儿,唱唱歌。哎,怪不得小牧童会那样的兴致勃勃呢!其实,小牧童也是半工半读;半天读书写字,半天放牛割草。在村里也算得上是读书人呢!这不,这大半天下来,小牧童歌声不断,唱的还都是当时流行的歌曲呢!

“山明水秀,荷花盛开…”歌声依然悦耳。突然,黄牛“哞”的一声,牧童的注意力被黄牛的一阵轻微骚动吸引过去了,在他面前的一棵小树上,一只知了在爬动。歌声嘎然而止,牧童轻轻地翻身而下,慢慢走到树边,他边走边用手指竖在嘴前,警告黄牛不要发出声响。只见牧童凝神观注,双手合十,突然出手。说时迟那时快,只听那黄牛又“哞“地一声叫唤,知了在牧童的手掌合拢之前,“知”地一声,飞走了。牧童大怒,回头大骂黄牛不该坏了他的好事!那黄牛也是被牧童宠惯了,摇了摇毛绒绒的双耳,甩了甩尾巴,竞把头一扭,不理那牧童……

3.古诗里的故事作文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完了《别董大》这首诗后,做完课堂作业,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关于汪伦与李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书上没有的。

故事内容是:在唐朝时,汪伦和李白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汪伦想,李白是个大诗人,又是我的好朋友,可从来没为我写过一首诗。于是,他把李白请到他家对他说:“朋友,请你为我做一首诗吧。”李白答应了,就在汪伦家住了下来。汪伦每天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可奇怪了,李白却作不出诗来了。

一天,汪伦出去做事了,李白想,我在朋友这里这样大吃大喝,真不好意思,于是他决定回家。他走了一会儿后,汪伦回家发现李白不见了,就想:李白这样不辞而别,一定是我没有拿出最好的热情招待他,所以他不跟我道别就走了。对了,不是说李白喝酒后就能作出诗吗?于是,汪伦拿出两坛最好的酒挑着去追李白,他来到桃花潭边发现李白正要乘船回家。汪伦大喊:“喂——船家停一停!”这时,站在船头的李白望着赶来送行的朋友脱口而出《赠汪伦》这首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伍老师的故事讲完后,我们都开心地笑了。接着老师又告诉我们《赠汪伦》这首诗和《别董大》一样,也是一首送别诗。我想,老师的知识真多呀!

读古诗编故事: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4.古诗里的故事作文四年级500子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说的是一个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

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宋之问于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魃魃,便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昭哓,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长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几句,道:“老衲倒有两句——”于是,他缓缓吟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宋之问回房细细品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见老和尚,可不见人影。正在徘徊怅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过,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和尚道:“噢,他就是骆宾王啊。”

宋之问曾经被朝廷流放到广东罗定县一带,后来偷偷地从那里逃回家乡,这首诗就是逃跑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感情比较真挚。

前两句回忆流放到广东时,不仅生活困苦,而且还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断”和“复”字用得很好,表现出诗人在广东度日如年,与世隔绝的痛苦。

后两句写了一个逃亡之人接近故乡时的矛盾之情:一方面诗人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由于自己的牵累而遭受不幸。而且这种矛盾之情越接近家乡时就越强烈,导致诗人特别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担心会变成现实。

此诗写了古人在遭受流放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的发展。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这种抒写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寻味。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后代曾广为流传。

5.古诗里的故事作文

诗歌,我人生一道亮丽风景

爱诗,读诗,写诗。诗歌陪我已经走过了自己人生10多年的酸甜苦辣。说起和诗歌的故事,就不得不提下96年秋天的事儿。因为自己的一首诗歌在北京获奖,当时自己是不顾家人担心,拿了1500元钱奔赴北京参加了笔会。最大的收获不仅是认识了牛汉等著名老诗人,还领略了首都大好风光,开阔了视野。半个月后,当家人着急到北京要找我的时候,我顺利平安的回到了家。不仅同学们高看我,学校也表扬了我。那一刻我觉得诗歌就是我生活中的翅膀,只要扇动几下就可以飞往理想中的”瓜哇国”去。

诗歌总是和爱情牵连的。16岁那年,遇见邻村的一个女孩,内心扑腾腾的乱跳。她穿着粉红色上衣,便想和她说说话,就是害羞,也不懂得这种感觉就是爱情。晚上心里难受睡不着,就写了“粉红色的你/亭亭玉立/一扭头/桃花惹红了泥土/想你/是颗种子/被时光粗心掉落/等待阳光……”这样的一行行话。当拿给一位叔叔看后,他笑着说写的是情诗吗?想谁呢?一下闹腾我个大红脸。进入青春期,就总是思念一个初恋情人,因为总是见不到她,得空就写,逐渐成了生活的习惯。就这样一直写到了现在。如果两三天内写不出诗歌来,内心就发慌。当然,诗歌不再是思念谁了,而是写作面更宽了。基本上都写生活中的感受。写诗也有乐趣的。最大乐趣就是下班回家,一边悠哉悠哉走着,一边看着街头和天边云彩,灵感就来了。赶忙把灵感刻在脑子里,然后回家急匆匆写到纸上,那种欣然和充实的感觉是平常等不到的。

因为自己的几首诗歌,当年谈对象,并没有多花销钱。到现在,诗歌依然起着“劝架”的作用。如果我们俩口发生矛盾,她就把以前我的“求爱”诗歌摆在我面前。读着自己写的诗歌,再大的火气,瞬间转化成了和风细雨,到最后自己不得不说道歉。

记得那年北京诗人给我们讲诗歌时是这样说的:“诗歌就是心灵窗口,是海岸线;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他人也在欣赏你。”这么多年来,诗歌不仅教会了我在生活中不断挖掘美,欣赏美。更多的时候,用欣赏他人的角度欣赏自己,总能得到诗歌骨子里面的那种持久对生活热爱和执著。

6.古诗里的故事二百字作文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典故:

关于此诗,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唐时,博陵有一青年名叫崔护,容貌英俊,文才出众,性情孤洁寡合,来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由于距家路途遥远,便寻居京城附近,准备来年再考。清明时节,他一个人去都城南门外郊游,遇到一户庄园,房舍占地一亩左右,园内花木丛生,静若无人。崔护走上前去叩门,过了一会儿,有位女子从门缝里瞧了瞧他,问道:“谁呀?”崔护告诉了自己的姓名,说:“我一人出城春游,酒后干渴,特来求点水喝。”女子进去端了一杯水来,打开门,让他进去坐下。她一个人靠着小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对客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艳丽,神态妩媚,极有风韵。崔护用话引逗她,她却只是默默不语。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她似有不胜之情,默默回到屋里,崔护也不住地顾盼,然后怅然而归。此后一年,崔护没有再去见她。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忽然思念起她来,思念之情无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上了锁。崔护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几天,他突然来到城南,又去寻找那位女子。听到门内有哭的声音,叩门询问时,有位老父走出来说:“你是崔护吗?”答道:“正是。”老父又哭着说:“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崔护又惊又怕,不知该怎样回答。老父说:“我女儿已经成年,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从去年清明开始,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在左边门扇上有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她便病了,于是绝食数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么个女儿,迟迟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个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终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这不是你害死她的吗?”说完又扶着崔护大哭。崔护也十分悲痛,请求进去一哭亡灵。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让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女子睁开了眼睛。过了半天,便复活了。老父大为惊喜,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

7.用古诗编故事 400字的

寻隐者不遇范钊瑀 一天,贾岛的母亲得了重病,必须用一种很特殊的草药来治。

贾岛立刻想到了一位朋友,一位名叫隐者的采药人,他能采出很多种药。他的家住在很远很远的深山里。

当天空传来第一声鸟鸣,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时,贾岛满怀希望地出发了。他走啊走啊,走了整整三天三夜,才找到了隐者的家。

那是一座破旧的茅草房,房前是一颗参天大树,房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一个小男孩坐在门前编竹篮。 贾岛连忙上前问道:“小童子,你是隐者的徒弟吗?” 男孩回答道:“是呀!” 贾岛很高兴,接着问:“那你的师傅在吗?” 小男孩站起来说:“师傅采药去了。”

贾岛一听,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情,又问:“那你的师傅去哪里采药了?” “我只知道他在山中,这山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他具体在哪里呀!”童子回答道。 贾岛听完,望着远山,叹了一口气,失望的摇了摇头,但是想起了重病在家的母亲,又坚定地说:“那我就在这等你师傅吧!”说完,就在门前和小男孩一起等啊,等。

8.四年下作文古诗里的故事300字

古诗文伴我成长古诗文伴我成长从小到大我就非常喜欢古诗文,因为古诗文读起来不但琅琅上口,而且其中还蕴含了许多道理。

让我受益非浅,所以古诗文成了我成长的精神食粮。小时候,妈妈教我古诗文。

她先教我学会诗文,再把诗意讲给我听,我喜欢听是妈妈总能把一首首古诗文编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给我听,故事可有趣了。其中有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春思》、《望天门山》;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卖碳翁》、《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杜甫的《绝句》、《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有贺知章的《咏柳》……等等。

妈妈用这种方法让我又快又好地记下了诗文,还让我体会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妈妈的教导下,我上幼儿园中班就会背好多古诗,甚至会背一些古诗文了。

中班的小朋友们都对我刮目相看,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上小学后,语文课上,金老师又结合课文给我们教了许多诗,比如:《赠汪伦》、《望洞庭》、《独坐敬亭山》。

还教给了我们白居易的三首词《忆江南其一》、《忆江南其二》和《忆江南其三》。老师仔细地教了我们原词,又让我们理解词意,让我对诗人为什么对江南情有独钟有了更深的理解,读这些古诗词既丰富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就这样,这些古诗还远远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而且现在学习紧张作业又多没过多的时间学习古诗文了。于是妈妈干脆给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

我可爱读了!每次都是爱不释手,里面好听的古诗读了一遍又一遍,如今这本书就放在床头上成了我睡前的必读之物,读这它我就会进入甜蜜的梦乡。现在我已经读完了这本书,其中三分之二的诗我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会像妈妈那样讲给全班同学听,老师夸我学有所得,同学羡慕我学古诗有一套。

正是因为对古诗的喜爱,是我受益非浅,当我遇到不开心的烦心事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使我豁然开朗;当我吃东西吃不下想丢弃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使我改变做法:当我取得成绩止步不前甚至骄傲自满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是我能正视自己,更加发奋努力;当我遇事搞不清谁是谁非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让我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是古诗文丰富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认知的能力,陶冶了我的情操。我喜欢它,因为它是我的精神食粮。

我感谢它,因为它伴我不断成长。我相信古诗文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大的作用,使我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安西路小学四五班唐子晴。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