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怪诗词鉴赏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宝琴写了十首怀古诗,内隐十物,请大家猜,大家说它“自然新巧”、“奇妙”,但猜了一阵却都猜不着,作者在书中又始终没有交出谜底,引起后代学人纷纷猜测。
但据我所知的资料,至今总计才猜出四个,其余的答案都是望风捕影站不住脚的。二百多年中,红学家大抵数以百计,研究著述卷帙浩瀚,但大多把这十首诗视为倾舟之暗礁而绕路躲过去,所以至今这十首诗谜的谜底大半仍然是悬案。
为此,我愿将我对这些诗谜谜底的思索结果奉献出来,作为与同道之间互相切磋砥砺的契机。 那是在史无前例的1973年,其时我已遭三次抄家,简直已无书可读了。
寂寞中从村中亲友处借到一本《红楼梦》(第二册,31—60回),仔细地读了起来,不再象学生时代读书时的浮光掠影,这才发现这十首诗背面却隐藏着十个谜语。当时那本书注释甚略,对谜底未作任何揭示,于是我便主观地猜测起来。
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竟先后猜测出《交趾怀古》、《青冢怀古》、《梅花观怀古》、《赤壁怀古》、《桃叶渡怀古》、《淮阴怀古》、《蒲东寺怀古》七首诗的谜底来,心情颇为振奋;但又想自己还是孤陋寡闻的,我个人的猜测可能早被诸多红学家的智慧所照彻。 1979年我从山村回到城市中学任课,第二年到图书馆翻检有关资料,这才发现诸名家的猜测结果既有一致的,又有更多的是不一致的;一致的只有《交趾》、《青冢》、《梅花观》三首,而其余各首却有巨大差异。
反复斟酌原诗,我更确信自己的见解对前人是一点超越,令人感到鼓舞。 同时, 这也激励我再继续攻克其余三首诗谜底的决心, 到1982年又解决了《广陵怀古》、《马嵬怀古》的谜底。
为整理这些材料,1992年读北京师大出版的《红楼梦》校注本,从注释里得知王希廉对《马 嵬怀古》已作了准确的猜测,又正与我的结果一致,这一猜测使他比周春和徐凤仪高出了一头。遗憾的是,《钟山怀古》一首我至今尚未找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对这首诗,周春猜测为“肉”,似乎荒诞无稽:王希廉猜测为“耍猴”,似乎也颇为牵强:徐凤仪猜测为“傀儡”,揆之原诗有二句是说得通的,但另两句便难以圆解,而正确的答案总是和全诗各句和谐统一的。顺便补充一句,“傀儡”更有“木偶戏”与“皮影戏”之分,而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既然《交趾》、《青冢》、《马嵬》和《梅花》观四首清代人已经作出结论、而《钟山》的谜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可以略而不提,故谨将我对其它五首的探索结果略作一番说明: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它在十首诗中居于首位,制作上十分精湛。
从咏史的角度看它是追怀赤壁之战的历史: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气吞万里,孙权、刘备联合抗击,在赤壁以火攻曹操船只,大破之。 清代的周春猜测是“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意思是“走马灯”,但非得是他说的那样——要在灯上绘上“战舰水操”的情景,否则这灯便和诗谜搭不上关系。
徐凤仪猜测是“法船”,是旧俗鬼节时祭鬼所用,系用纸糊扎成船,上面并扎僧人诵经之状,船头更列众鬼,放置于江面——称放焰口,最终焚为灰烬。以全诗揆之,与“赤壁沉埋”、“徒留名姓”等语并无瓜葛,所以不能令人折服。
有人猜测是“蚊子灯”,还是不着边际。有的学者比较慎重,没有轻意猜测,但感到涵咏全诗倒觉得笼罩一层阴沉冷峭的气氛,认为是影射大观园不祥的结局,这种认识却不无道理。
我认为最合理的答案是“棺材”!用原文的四行诗一一审核,没有丝毫滞碍之处。 1、棺材的各面均涂朱赤,正与诗题“赤壁”二字吻合, 说它影射荣宁二府虽灸手可热,但终不免崩溃灭亡的命运真是最恰如其分了;“棺材”简直就是这一家族注定衰败破落,从而也暗示其所属的封建社会也必将走向崩溃灭亡的形象而准确的象征。
2、首句写棺材之埋葬;第二句以空舟喻棺材之外形, 棺材正面须写明死者名姓;第三句是安葬之际在鼓乐喧阗中亲人哭泣、火化冥物之情景;第四句是最终结局——历史上无论谁也逃脱不掉进入棺材的命运。——简直是一幅丧葬风俗画! 如果偏重于咏史,可以这样翻译: 赤壁战后,死者沉溺阻滞了江流, 死者徒然留下名姓,江上是焚毁的船舟; 凄风中满天大火把曹兵烧得悲号惨叫, 无数的英魂都从此进入了冥府。
如果按咏物诗翻译,又可以这样表述: 它四壁朱赤,终被沉埋于地下, 它形如空舟,载入徒然死去的人; 埋葬之际亲人一片号啕,冥物都被焚烧, 历史上多少英雄也未能逃出这个归宿!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定位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从咏史角度上看,四句诗简明地概括了韩信的生平遭遇:1、韩信少年时曾受胯下之辱。
2、后来被封为三齐王, 由此埋下了被害的祸根。3、贫贱时受尽世俗的冷落。
4、曾蒙受漂母的一饭之恩,发迹后酬以千金重报。 此诗清人猜测纷纷,但无一中的。
周春猜测为“兔”,令人匪夷所思:徐凤仪猜测为“马桶”,大抵他完全被“三齐位定”、“轻鄙”、“一饭之恩”等字句所迷惑,而。
2.哪位有诗歌《神奇的字》答案
是散文的结尾。
屋里的小灯虽然熄灭了,但我不畏惧黑暗,因为,总有群星在天上。爱情虽然会带来悲伤,一如最美的玫瑰有刺,但我不畏惧玫瑰,因为,我有玫瑰园,我只欣赏,而不采摘。
作者是林清玄作家简介: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
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附:《总有群星在天上》林清玄我沿着开满绿茵的小路散步,背后忽然有人说:你还认识我吗?我转身凝视她半天,老实的说:我不记得你的名字了。她说:我是你年轻时地一次最大的烦恼。
她的眼睛极美,仿佛是大气中饱孕露珠的清晨,试图唤醒我的回忆。我默默地站了一会,感到自己就是那清晨,我说:你已经卸下了你泪珠中的一切负担了吗?她微笑不语,我感觉到她的笑语就是从前眼泪所化成的。
你曾说,看到我有如湖水一般清澈平静,她忍不住低声地说:你曾说,你会把悲痛永远刻在心版。我脸红了,说:是的,但岁月流转,我已经忘记悲痛。
然后,我握着她的手说:你也变了。曾经是烦恼的,如今已变成平静了。
她说。最后,我们手牵着手在开满绿茵的小路上散步,两个人都象清晨大气中饱含的露珠,清澈、平静、饱满。
昨天悲痛的露珠早已消散,今晨的露珠也在微笑中,逐渐的消散了。这是泰戈尔《即兴诗集》里的一段,我觉得这一段话很能为我们情爱的过往些下注脚。
我偶尔也会遇见年轻时给我悲痛与烦恼的人,就感觉自己很能接近这首叙事诗的心情了。我很能体会你这样的心情,因为不想伤害别人,以致迟迟不能做出放手的决定。
你是那样的善良和纯真,可是,往往我们不忍别人受伤,到最后,自己却受到了最大的伤害,那就象把一支蜡烛围起来烧一样(因为我们怕烧到了别人),自己承受了浓烟和窒息。其实,我们只要把蜡烛拿到桌面上,黑暗的房子看得更清楚,自己和别人说不定因此有一些光明一温暖的体会。
这些年来,我日益觉得智慧的重要。什么是“智慧”呢?智是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慧是决策和判断的能力。
爱上你的人是你不该爱的人,而选择分手可以使你卸下负担得到自由,为什么不选择及早的分手呢?你不忍对方受伤害,但是,爱必然会带着伤害,特别是不正常不平衡的爱,伤害是必然的,我们要学习受伤,别人也要学习受伤呀!在我们生命的岁月里,火和爱或许是必要的,但不必要弄得自己烟尘滚滚,灰头土脸,也不必一定要悲伤和烦恼,那就像每天有黎明一日落一般,大地是坦然的承受罢了。不正常一不平衡的爱是人生最好的启蒙,就如同乌云一暴风雨是天空最好的启示一般。
关于心、关于生命,没有什么是真正的伤害,也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好,雨在下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对茉莉花是有好处的,但盛开的茉莉花可能因为一场微雨而凋落了;爆晒的阳光可能觉得自己会伤害秋日的土地,但土地中的种子却因为因为阳光能够青翠地发芽。爱情的成熟一圆满正是如此,只要不失真心,没有什么可以伤害我们真实的生命。
在这样的时刻,我想起了自己写过的一些东西:箭在弓上时,箭听见弓的低语:“你的自由是我给予的。”箭射出时,回头对弓大声说:“我的自由是自己的。”
没有飞翔,就没有自由。没有放下,就没有自由。
没有自由。箭和弓都失去意义。
这些都是游戏的的笔墨,我们千万别忘了弓箭之后有拉弓的力,力之后还有人,人还要站在一个广大的空间上。人人都渴望爱情,即使我们正处在其中的爱情不是最好的,却因为渴求而盲目了,这一点连天神都不例外。
希腊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在追求少女多尼时,因为追不到,使她被父亲化成一棵月桂树,然后感叹地说:你虽然不爱我,但最低限度你必须成为我的树。从此,阿波罗的头上总是带着月桂冠,纪念他对多尼的爱。
牧神潘恩则把女神化成一蔟芦苇,并把她化成的一支芦笛带在身边。世上最没的少年涅思萨斯无法全心地爱别人(因为他太爱自己了),最后他化成池中的一朵水仙花。
另一位美少年海亚仙英斯则因为阿波罗的嫉妒而变成一枝随风飘泊的风信子……神话是一个象征,象征人要从情爱中得到自由自在,无碍解脱是多么的艰难呀!但是学习是人间的功课,到现在我还在学习,只是我每看到人在情爱中挣扎都是感同身受。希望别人早日得到超越,那是因为我们的学习不一定要自己深陷泥沼才会体验到,有观照之智、决择的慧,也知道那泥沼的所在和深浅,绕道而行或跨步而过。
我们不必编月桂花戴在头上,不必随身携带芦笛,人生有许多的花朵等我们去采。如果只想采断崖绝壁那一朵绝美的百合,很可能百合没有采到,清晨已经消逝了。
青春的珍惜是最重要的。在不正常的爱里浪掷青春,将。
3.诗歌问题和答案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做11、12题。
(每题2分,共4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麓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11.B(2分) 12.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1分)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1分)(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2007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区) 对壬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城阕辅三泰。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酋剥开生霹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剐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剥而悲伤。B.遮酋诗聪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睡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古深情而富有哲理。
答案B 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 文 试 题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选自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上]人教版八年级[下]) 2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二)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4分) 故 乡 杨 牧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一抬头,便能看见, 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短诗选萃》) 22.诗讲究押韵,本诗的韵脚是:。 23.故乡是一幅“画”,但诗人在故乡时,“画”是铺在地上的;而远离故乡时,“画”却是挂起来的。
“铺”和“挂”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答:20、(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21、(2分)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二)现代诗欣赏(4分)22、(2分)画 霞 画 纱。说明:一个0.5分,共2分。
23、(2分)参考:“铺”说明了诗人身在故乡时,故乡常常被忽略。“挂”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时,才感受到故乡的难舍,容易勾起无限的思乡之情。
说明:一个点1分,共2分。意近即可给分。
湖北省黄冈市2007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 试 题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2分)A.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流沙河《理想》)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我会品句:A. 诗人运用蕴含哲理的诗句,阐述了理想的人格意义。
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为之牺牲。B.该句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在茫茫大雪的覆盖下,“山”、“原”活泼奔放的气势和竞争的活力,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昂扬奋发的情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分,意近即可)欣赏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终。
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7.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
(2分,每空0.5分)8.略 湖北省黄石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古诗文部分(15分) (一)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5、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3分) 6、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5、触觉、视觉、听觉 6、孤寂凄冷 荆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诗中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