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古诗文中的家园为题作文

古诗文中的家园 大凡有点思想的老师,明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是与社会拔河,仍在努力传道授业,但社会越来越物质化,讲台上的情操教育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还没忘记语文教学具有“文道统一”的特点,不妨尽量少一些空洞的说教,而在古诗文教学中给学生开辟一块精神家园。 目前不少课堂对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停留在对文本的字词和古汉语特点的讲解和诠释上,恰恰忽视了对文本思想的挖掘。

可以说纯粹为了考试,这就难免造成每一课都恨不得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全都让学生掌握,教学法上也侧重于知识传授,教得支离破碎,毫无趣味可言,更无思想感悟可言。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我国的古诗文更是流传了千百年,它包含有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

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严重影响现代人的时候,更需要守护中华文化。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

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

从来就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古代诗文的教学,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增强历史底蕴。 学生在初中的历史课中,对我国古代史只能说有个概况的了解,而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认知几乎是空白。

选自《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的篇目,都具有更为具体的历史背景,结合古诗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古代史知识。教材中从作者到古诗文中涉及到的我国历史上重要人物,串联起来,几乎就是一部中国简史书。

从我国哲学思想方面看,《论语》《孟子》《荀子》《庄子》等诸子散文,包括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华夏几千年永远闪烁着历史的光辉。从文学方面看,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再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诸子散文本身蕴含了古代先哲的智慧和思想,让学生走近这些思想家,进行美文美读,从中感受深邃的思想,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开始走向成熟的时期,如何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以及用哪些思想来启蒙,古代诗文的教学,先天具备一定的导向因素。

比如《逍遥游》,庄子作为一个思想家,一个贫困潦倒的失意士人,面对现实的困境,要追求自由,要从现实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唯有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超越世俗的限制,用玄想的方式在精神世界中寻求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寻的满足与快乐。庄子“逍遥游”的人生哲学是对社会采取超然放达的生活态度。

这种态度要求人们不为个人利益得失所动,遵循自然无为的原则行事,使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自然的永恒和谐统一。庄子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比广阔宏大的自由精神境界,开辟了一个比现实更为美好的精神世界。

结合庄子的清静精神,再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以及苏东坡的旷达情怀联系起来,提倡一点我们早已失落的“贵族精神”,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辉煌灿烂的国度,五千年文明史留给我们无尽的璀璨夺目的文学宝藏,选入课本的许多文言文便是这一文学宝库中瑰丽的奇珍。

如果仅仅注重文言字词、语法的教学,又如何谈及教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又如何谈及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操?我们知道,《岳阳楼记》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如果我们教学中只注意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讲解以及几种语法现象的分析,而不去联系历史现实理解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襟,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去挖掘这篇传世佳作所具有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岂不有点舍本逐末了? 古代诗歌教学,通过对文字、意象和技法的理解,达到对感情和意蕴的领悟。 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也破坏了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干巴巴的片言只语。

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愤怒出诗人”,可以知道,诗歌是感情的倾情外露。从《诗经》到元曲,再到现代经典诗歌,无一不是火山爆发般的情感宣泄。

这些蕴含于诗句的思想感情,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古诗文的教学,应该把挖掘中华古文化要素作为一个重点。

不管是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屈原、杜甫、文天祥,还是个性张扬的李白,还是旷达的苏轼,乃至浅斟低唱的柳永以及充满亡国之音的李煜等等,其诗作蕴含无比深厚的传统文化,值得后人咀嚼把玩。在反复吟诵和品味中,几千年的中华精髓,就会在人们的心中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精神文明似乎渐行渐远,语文课堂的浪漫情。

2.以古诗文中的家园为题的作文

古诗文中的家园大凡有点思想的老师,明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是与社会拔河,仍在努力传道授业,但社会越来越物质化,讲台上的情操教育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还没忘记语文教学具有“文道统一”的特点,不妨尽量少一些空洞的说教,而在古诗文教学中给学生开辟一块精神家园。 目前不少课堂对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停留在对文本的字词和古汉语特点的讲解和诠释上,恰恰忽视了对文本思想的挖掘。

可以说纯粹为了考试,这就难免造成每一课都恨不得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全都让学生掌握,教学法上也侧重于知识传授,教得支离破碎,毫无趣味可言,更无思想感悟可言。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我国的古诗文更是流传了千百年,它包含有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

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严重影响现代人的时候,更需要守护中华文化。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

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

从来就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古代诗文的教学,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增强历史底蕴。

3.赞美家园的诗词

题家园的诗词

作者:杨昭俭 [唐]

池莲憔悴无颜色,园竹低垂减翠阴。

园竹池莲莫惆怅,相看恰似主人心。

(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况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咏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关于保护家园的诗句

1、《活水亭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寄旧山僧》

唐 王建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3、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大海般广袤的黄土地

是我们永恒的襁褓和生命根基

载着传说

载着悲伤

载着辉煌

载着希冀

也载着沉重的叹息–

沙化的良田

濒危的物种

连绵的酸雨

贪婪子孙的无休止索取

正无情损伤着母亲的躯体

历史的悲剧怎能忘记–

罗马帝国从顶峰陨落

楼兰古国难觅踪迹

玛雅文明从地球上消失

香格里拉不见了美丽……

人类对大自然的无情虐待

必然会招致大自然的回击

面对日趋严峻的生存危机

我们高亢呐喊,深情呼吁–

善待恩泽万世的大地母亲吧

为她编织青禾绿苗

为她献出心中旋律

爱护含辛茹苦的大地母亲吧

因为爱护母亲

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5.赞美“家园”的古诗句有哪些

1、带着万千思绪,我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湖边。

“多么美的景致啊!”我不禁暗暗赞叹。宁静,透明的湖水上清楚地映着墨绿的大山,绚丽的花朵、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

风一吹,水面被弄皱了,泛起层层涟漪,山影、树影也模糊、摇晃起来,呵!简直是一幅活了的山水画!湖面也一层不染,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2、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让我们携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3、我渴望把世界变为绿色,我想在那黄头涂脸的沙漠上插上一棵棵白杨,那白杨的枝枝叶叶一律向上,紧靠团结,这团结的绿呦,你在暗示我们要为绿色而团结吗?我渴望那象征和平的橄榄树驻留战火连绵的地区。

我真的爱这和平的绿啊!我渴望这样的绿在世界永留,给世界以团结、和平。我做了一个梦,一个把家园变绿的梦。

这个梦真的好美好美。4、群山深处,一条小溪在远处的山崖间白练似的漂流。

山崖下是一抹翠绿的水潭,可以看见悠游水底的小鱼。清澈的溪水从潭里溢出,如一个天真烂漫、满怀憧憬的少年,跳跃着、奔跑着,在欢快的歌声中穿过田野、穿过村庄、穿过如诗如画的春夏秋冬。

5、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山麓之下,村道两旁,别墅式农居处处可见,庭院布局整齐,洁净美观;房前屋后,果木葱郁,蜂缠蝶绕,鸡鸣犬吠。梯田层叠,茶园飘香。

无脏物之累积,无秽气之缭绕。融和幽雅,清爽宜人。

6、置身村间,四望群峰逶迤,雾霭氤氲。茂林修竹,郁郁葱葱。

四时之花,流芳吐艳。公路如带,时隐时现。

山泉潺潺,溪流淙淙。獐兔奔走,雀鸟和鸣。

耳接目遇有尽,心旷神怡无极。实宜居之胜境,休闲之梦都。

7、在小溪流过的一座山丘前,一片竹林在微风中依依地招摇。竹林旁边,一座简朴的小屋掩映在桃李之类的果树间,远远望去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这就是我神往的家园。的确,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梦想着,退休后,一定要寻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那里筑一座小屋,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8、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家园的园丁,偷懒的园丁,任院子里的花儿草儿自由生长。勤劳的园丁,会给院子里的花儿除草捉虫,施肥松土,在人生的特定时刻,开出一片灿烂的花儿。

聪明又勤奋的园丁,会选择花种,精心的培育出人生最绚丽的花儿,让它成为生命中灵动的风景,美丽清幽高雅的花儿,在那里散发着阵阵的幽香,悦己又悦人。9、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你们还想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出门旅游吗?还想在傍晚的夕阳下携手散步吗?还想每天出门都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令人神清气爽吗?还想看到那蔚蓝的天空吗? 10、中华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都是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侍,需多措并举。11、心灵的家园呀,你是每个人独特的风景线。

你映照出一个灵魂的高低贵贱,你反映出了人的思想品德。只有经常的擦拭自己的心灵,才能筛选出真善美,才能在岁月中擦亮自己的名字。

12、抬头仰望蔚蓝的天空,鸟儿成群飞过;低头俯视清澈的小河,鱼儿在水中游;走在街上有参差不齐的树木遮去烈日的阳光;轻闭双眼,可以闻到清新的草味和淡淡的芬芳。这些美好的景象每每出现在梦中。

13、夕阳着火了。云朵彤红。

起起伏伏的山峦,斑斑驳驳的岩画,飞霞、飞鸟。这一刻,显得无比苍茫无限美妙,沉默了千古的石头,欲语,无语。

此时,如果有炊烟袅袅,多好!静静地缠绕着绿树与野草,起风了,风儿豪放粗疏情怀饱满,给我这没有多少色彩的人生几许壮烈与浪漫!14、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到“家园”这个词的涵义所在,有了家我们才会生活的更幸福;有了家我们才会圆满。15、用微笑面对每一天,向日葵一样温暖的时光,泛着点点幸福的星辰,赤诚的心,沉淀真挚的情,高雅的旋律,净化虔诚的心灵,优美的音弦带你同百花共舞,妩媚的彩蝶做你的舞伴,来一场不冷的亲吻。

让爱温暖整个春天,那是你最干净的心灵家园。

6.以歌颂美好生活,描绘靓丽家园的诗词

以下是关于美好生活诗句的文章,望此文能让您有所收获美好生活诗句 1、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睡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2、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5、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6、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8、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9、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1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怎样才算宜居的家园 古诗词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注释】 羁鸟:笼中鸟。

暧暧:昏暗,模糊。 虚室:空室。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 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

这句是说居处僻陋, 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

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品评】 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

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 。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解】 1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2草木长:草木丛生。

3南山:江西庐山。 4晨兴:早上起床。

5沾:沾湿。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的意愿就行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