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明朗的词语

【炳炳娘烺】:炳、娘:明亮,鲜明。形容文章的辞采声韵非常明朗铿锵。

【不阴不阳】: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大势已见】:局势的发展趋向已可以看得很清楚。指斗争双方胜负存亡的结果已经明朗。

【点胸洗眼】: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

【二分明月】: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风清月明】: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华星秋月】: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旷若发蒙】: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朗月清风】: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

【明月入抱】:抱:怀抱。比喻美好的情景进入心怀,心胸开阔明朗。

【晴云秋月】: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比喻人胸襟高洁明朗。

【秋月华星】: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天朗气清】: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2.形容明朗的词语

【炳炳娘烺】:炳、娘:明亮,鲜明。

形容文章的辞采声韵非常明朗铿锵。【不阴不阳】: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大势已见】:局势的发展趋向已可以看得很清楚。指斗争双方胜负存亡的结果已经明朗。

【点胸洗眼】: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二分明月】: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

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风清月明】: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

同“风清月朗”。【华星秋月】: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

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旷若发蒙】:旷:空旷;开阔。

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

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朗月清风】: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

【明月入抱】:抱:怀抱。比喻美好的情景进入心怀,心胸开阔明朗。

【晴云秋月】: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比喻人胸襟高洁明朗。

【秋月华星】: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天朗气清】:朗:明朗。

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3.和多情有关的诗句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唐)

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寄人之二》张泌

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重寻杏园》白居易(唐)

处处伤心心始悟,多情不及少情人。《刘家花》白居易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牡丹芳》白居易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赠别二首》杜牧(唐)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木兰花》晏殊(宋)

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挫催。《杨柳枝》刘禹锡(唐)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雨霖铃 秋别》柳永(宋)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采桑子》苏轼

花信来时,恨无人,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点绛唇》晏几道

明日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步独自吟。《采桑子》纳兰性德(清)

4.关于雾的诗句

老年花似雾中看 (唐·杜甫)

花非花,雾非雾 (唐·白居易)

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五代·李煜)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宋·秦观)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下面的是关于雾的诗

《雾》

——唐·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咏雾》

——唐·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咏雾》

——唐·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远山澄碧雾》

——唐·李世民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赋得花庭雾》

——唐·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唐·李益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

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凌雾行》

——唐·韦应物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

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

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

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

5.关于烘托的诗句

一、冷暖相衬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岩震动,清泉叮咚,深林战栗,峰峦抖动.乌云滚滚,雨点将落;水面蒙蒙,烟雾缭绕.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作者极力铺陈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勾画出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而天门一打开,景象就为之一变,天空青色透明,一望无际,太阳月亮一齐大放光明,金楼银台悬空而起,真是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一片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二、动静相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的动态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轻轻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竹林中笑语喧哗,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水面上莲叶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然而这样的动景给人的感觉却是清幽宁静,超尘绝俗.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作用.

三、乐哀相衬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凯旋,换上锦衣,向国人炫耀战功;另一幅是如花的宫女,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诗人用浓笔重墨极力渲染越国军队的胜利姿态及王宫的繁华、欢乐.末句顺带一笔,引入眼前凄凉之景.前三句乐景为末句哀景蓄势,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正应了清人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大小相衬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远处、近处,天上、地下,空间被无限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叶扁舟显得何等渺小,置身于其中的诗人又是何等的孤苦伶仃!以阔大的环境作为背景,卑小的人物只是沧海一粟,两相衬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和惆怅.

五、声寂相衬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一煞】)

深秋,黄昏,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阻隔了莺莺的视线.莺莺送别张生,张生已走,夕阳古道上原来的窃窃私语、依依情话,现在已归于一片寂静,偏偏这时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原本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鸣之声却不见马上之人,莺莺的心情何等悲苦凄怆!“有声”与“无声”相互映衬,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6.关于仁义的诗句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赵岐注:“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礼记·礼器》:“君子之於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

《香囊记·庆寿》:“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明 陈子龙 《送默公师应试燕都》诗:“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诚愫.”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