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植物图鉴怎么样

在我生长的地方,有许多未名的野花,随意开放在田野里,有的瞬间即灭,有的要开放一个夏天,红蓼花就是其中之一。

蓬蓬松松的一株,小的也占半米见方的空间。从六月开放到九月,颈顶的总状花序,淡红至鲜红,玲玲珑珑地挂满一株。

此一处,彼一处,它经历了原野的青葱、墨绿与衰败。但是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

在它未生花以前,我们只是折断它的茎节,吮吸里面的汁液;在它生花后,我们更多的采摘花序比它小一些的狗尾巴草,做狗马之类的玩具。离开老家后,就再未见过。

今年夏天,在单位的后山上,偶然发现花畦里出现了零零落落的红蓼花,它们长得植株要比我见过的大了不少,这令我回想起少年往事,倍觉温馨,穿越后山上下班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但是,我只能跟别人说一句特丑陋的话,这花我家周围特别多。 假期要结束时,去新华书店转悠,看见了一本《诗经植物图鉴》,浏览时,翻到一页,看见了这花,才知道叫红蓼,古代叫游龙、红萆、茏古等,郑康成说,因为它“枝叶之放纵”,所以叫游龙。

在《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诗人把它与桥松对比,责骂自己的男友,不够正经,全无承担大事的气象,“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隰是低湿地,我们家是国家保护的低湿地带,子充,就是有才有貌,端然有序的帅哥了。

世道千年,女子对爱人的选择,大致相同,也由此可见一斑。 假期结束,我兴致勃勃地上班去,一月不见,后山的红蓼已经有两米左右的高度了,它们矗立在花畦间,花开不败的气象,蔚为壮观,中间拥挤着的半米多高的大红的美人蕉,差不多开败了,地面上紫鸡冠花已经开放,零落的蔷薇还有些碎红随风摇曳,路西的石头下的有几棵白色鸢尾花盛开着,叫人想起舒婷写的《会唱歌的鸢尾花》。

秋天才开始,群芳汇萃的合唱,在石头间流水声中,把生命演绎到本质与清空的境界。这使我想起电视里看见的原恋合唱团,这些五十来岁的完全由于热爱走到一起的人们,他们在莫斯科候机厅里的即兴无伴奏合唱,令喧闹的大厅呈现出幽冥般的沉寂,自然与人,生命与热爱,人类文化的根本的永不枯竭的泉源,蓦然呈现。

后山是我们单位的花园,已经存在多年,它有个枯燥的名字,叫不惑园。但今年夏天却成为我心灵的慰藉,把我感动,这只是因为我又看见了少年时代的花朵。

走下山来,有一座破旧的红砖墙院,外面也是高过院墙的红蓼。据说人工栽培红蓼也只是这几年的事情,但是显然硕果可嘉,这红蓼比我早先见过的要高近三分之二,但据古书上说,高度可达三米多。

它也是古代的风景,被古代诗人吟咏过。张耒写到,“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陆游写过,“数枝红蓼醉清秋”。

我对红蓼的了解,要完全归功于潘富俊著、吕胜由摄影的《诗经植物图鉴》,这本书虽然贵了点,可仍然是贵有所值。 一个人能由衷地记住多少少年时代见过的花卉,大概也能说明其一生的命运轨迹与性格。

我生于蛮荒之地,感动我的野花野草,通常不知道名字,知道以后,总是欣悦不已。叹息也不会少的,就仿佛不经意间翻开了命运的纸牌,只差暗自垂吊与怜悯了。

《诗经植物图鉴》潘富俊著、吕胜由摄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88页,定价45元。另有〈楚辞植物图鉴〉 〈唐诗植物图鉴〉。

2.关于植物图鉴的书籍

关于植物图鉴的书籍有: 1、《楚辞植物图鉴》。

《楚辞植物图鉴》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工具书的制作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楚辞》中的诸多香草香木、恶草恶木。 2、《成语植物图鉴》。

古人以当时所熟悉的生态环境、特殊植物形态、植物名称语言、植物体的气味及植物的用途等,来表达心中的意念,从而形成带有植物名称的成语。 3、《红楼梦植物图鉴》。

《红楼梦》里繁盛的花草世界,不仅是场景的点缀,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院,衬托了人物的性情;海棠诗社的由来,因海棠花而起;芒种节祭花神,黛玉有《葬花神》;中秋题咏菊花诗,一共吟咏菊花韵事十二种。 4、《植物图鉴》,这部作品将如眨眼般瞬逝的生命以卓逸的观察之眼表现、记录下来。

深刻连接了花短暂而美丽的生命和日本神教的概念,赞美的同时惋惜生与死之间转瞬即逝的美。许多书中所呈现的植物看似只有一株,实际为不同种类植物的合成,犹如狮身人面般,是“异质物的组合”。

5、《诗经植物图鉴》,其中收录的135种植物,更是先民生活、自然与艺术的最佳见证。 《诗经植物图鉴》完整呈现《诗经》中所有的植物。

内容包括《诗经》是重要性、产生地点及《诗经》时代,运用植物的状况与类型。135种主题植物引用诗篇,配合优美摄影及专业植物学解说;简要说明诗篇主旨与植物特性之关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辞植物图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语植物图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植物图鉴。

3.关于植物图鉴的书籍

关于植物图鉴的书籍有:

1、《楚辞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工具书的制作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楚辞》中的诸多香草香木、恶草恶木。

2、《成语植物图鉴》。古人以当时所熟悉的生态环境、特殊植物形态、植物名称语言、植物体的气味及植物的用途等,来表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53933达心中的意念,从而形成带有植物名称的成语。

3、《红楼梦植物图鉴》。《红楼梦》里繁盛的花草世界,不仅是场景的点缀,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院,衬托了人物的性情;海棠诗社的由来,因海棠花而起;芒种节祭花神,黛玉有《葬花神》;中秋题咏菊花诗,一共吟咏菊花韵事十二种。

4、《植物图鉴》,这部作品将如眨眼般瞬逝的生命以卓逸的观察之眼表现、记录下来。深刻连接了花短暂而美丽的生命和日本神教的概念,赞美的同时惋惜生与死之间转瞬即逝的美。许多书中所呈现的植物看似只有一株,实际为不同种类植物的合成,犹如狮身人面般,是“异质物的组合”。

5、《诗经植物图鉴》,其中收录的135种植物,更是先民生活、自然与艺术的最佳见证。 《诗经植物图鉴》完整呈现《诗经》中所有的植物。 内容包括《诗经》是重要性、产生地点及《诗经》时代,运用植物的状况与类型。135种主题植物引用诗篇,配合优美摄影及专业植物学解说;简要说明诗篇主旨与植物特性之关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辞植物图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语植物图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植物图鉴

4.诗经中的野菜有多少种

在《诗经》所反映的西周春秋时代,由于肉类和粮食的匮乏,当时的人民尤其是下层民众不得不依赖蔬菜来补充粮食的不足。

见于《诗经》的蔬菜有:荇菜、卷耳、芣苢、蕨、薇、苹、藻、苓、荑、唐、芄兰、谖草、蓷、荼、荠、莫、苦、葑、苕、苴、苹、莱、芑、蓫、葍、堇。下面依据历代注疏,作一解释。

荇菜:水中的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上,根茎可吃,类似于藕。 参差荇菜,左右流(采/芼)之。

《周南·关雎》卷耳:草木植物名,嫩苗可吃,也可药用,今名苍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周南·卷耳》芣苢:车前子,多年生草本。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周南·芣苢》蕨:羊齿类植物,地下茎很长,春季长嫩叶,可吃。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召南·草虫》薇:野菜,叶子一种是绿色,一种是褐色,嫩的可吃,也就野豌豆苗。 《召南·草虫》苹:浮萍,蕨类植物,生浅水中。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召南·采苹》藻: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区分,用细胞分裂繁殖,生浅水中。

《召南·采苹》苓:甘草,也叫大苦。 山有榛,隰有苓。

《邶风·简兮》荑:初生的白茅。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邶风·静女》荼:苦菜。荠:荠菜。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唐:女罗,寄生蔓草。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鄘风·桑中》芄兰:蔓生植物,一名萝藦。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谖草:即萱草,亦称忘忧草,今叫黄花菜。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卫风·伯兮》蓷:益母草。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王风·中谷有蓷》莫:酸模,一种野菜。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魏风·汾沮洳》苦:苦菜,即荼。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唐风·采苓》葑:芜菁,又名蔓菁。

根和叶做蔬菜。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唐风·采苓》苕:又名翘摇,即紫云英,草本。 防有鹊巢,邛有旨笤。

《陈风·防有鹊巢》苴:麻子。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豳风·七月》苹:藾蒿,初生可食。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小雅·鹿鸣》莱:灰菜,嫩叶可吃。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小雅·南山有台》芑:像苦菜的野菜。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小雅·采芑》蓫:羊蹄草。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

葍:多年生蔓草,一名小旋花,地下茎可吃。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小雅·我行其野》堇:苦堇、堇葵。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大雅·绵》。

5.类似于蒲公英的植物图片以及名称

杂草名 萝摩

杂草学名 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杂草别名 天将壳、飞来鹤、赖瓜瓢 、荷瓢瓢

别名:艽兰(《诗经》)、藋(《尔雅》)、雀瓢(陆玑《诗疏》)、苦丸(陶弘景)、白环藤、熏桑、鸡肠(《本草拾遗》)、羊角菜、羊奶科、细丝藤、过路黄、合钵儿、婆婆针扎儿(《救荒本草》)、婆婆针袋儿(《袖珍方》)、羊婆奶、婆婆针线包(《纲目》)、奶浆藤、奶浆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成株 全体含乳汁。茎缠绕,长可达2米以上,幼时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卵状心形,长5—12厘米,宽4—7厘米,两面无毛,叶背面粉绿或灰绿色;叶具2—5厘米的长柄,顶端丛生腺体。总状式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6—12厘米,花蕾圆锥状;萼片5裂,裂片披针形,被柔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红色斑纹,近辐状,5裂,裂片披针形,顶端反折,内面被柔毛;副花冠环状,5短裂,生于合蕊冠上;花粉块卵圆形,每室工个,下垂;柱头延伸成长喙,长于花冠,顶端2裂。子实 蓇葖果长卵形,角状,叉生;长约10厘米,宽3厘米;种子褐色,顶端具白色种毛。花期7-8月,果期9-12月。地下有根状茎横走,黄白色。由根芽和种子繁殖,种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幼苗 种子出土。杂草名 萝摩

杂草学名 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杂草别名 天将壳、飞来鹤、赖瓜瓢 、荷瓢瓢

别名:艽兰(《诗经》)、藋(《尔雅》)、雀瓢(陆玑《诗疏》)、苦丸(陶弘景)、白环藤、熏桑、鸡肠(《本草拾遗》)、羊角菜、羊奶科、细丝藤、过路黄、合钵儿、婆婆针扎儿(《救荒本草》)、婆婆针袋儿(《袖珍方》)、羊婆奶、婆婆针线包(《纲目》)、奶浆藤、奶浆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成株 全体含乳汁。茎缠绕,长可达2米以上,幼时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卵状心形,长5—12厘米,宽4—7厘米,两面无毛,叶背面粉绿或灰绿色;叶具2—5厘米的长柄,顶端丛生腺体。总状式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6—12厘米,花蕾圆锥状;萼片5裂,裂片披针形,被柔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红色斑纹,近辐状,5裂,裂片披针形,顶端反折,内面被柔毛;副花冠环状,5短裂,生于合蕊冠上;花粉块卵圆形,每室工个,下垂;柱头延伸成长喙,长于花冠,顶端2裂。子实 蓇葖果长卵形,角状,叉生;长约10厘米,宽3厘米;种子褐色,顶端具白色种毛。花期7-8月,果期9-12月。地下有根状茎横走,黄白色。由根芽和种子繁殖,种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幼苗 种子出土萌发。子叶长椭圆形,长1.5厘米,宽0.7厘米,先端钝圆,叶基圆形,有明显羽状脉,全缘,具叶柄。上、下胚轴都很发达,绿色。初生叶2片,对生,卵形,先端急尖,叶基钝圆,具长柄,后生叶与初生叶相似。

分布范围 多生于潮湿环境,亦耐干旱。河边、路旁、灌丛和荒地亦有生长。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甘肃、贵州和湖北等省区;日本、朝鲜及俄罗斯也有。

6.详细的蕨类植物介绍,含图片

这是出现在距今约四亿年前,泥盆纪时期的低地生长木生植物的总称。它们需要水分作为再生循环的一部份,且从此开始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种类,在今日仍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

蕨类(Pteridophyta)是最低级的高等植物。繁盛于石炭纪,当时曾是高达20-30m的高大植物。靠孢子繁衍后代。一些种类可食用、药用和观赏。

地球是的优质煤基本上是由石炭纪大型蕨类植物形成的。这些蕨类中的绝大多数已在中生代前灭绝。今天它们的后代多生长在湿润阴暗的丛林里,且多为矮小类型。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第一代为无性繁殖世代,而第二代成为有性繁殖世代。

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原始的一大类群,也是最早的陆生植物。这种植物是生长在山野的草本,有着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遍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

“蕨”最早出现在我国《诗经》。《诗经》中有“言采其蕨”的话。它的别名很多,古代叫它蕨萁、月尔、綦等,民间又称它为龙头菜、蕨菜、米蕨草、如意菜等。

蕨类植物也叫羊齿植物。在古生代,蕨类植物中的鳞木、芦木都很高大,后来绝灭了,埋在地层中形成了煤。现代生存的蕨类植物,除了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桫椤是木本外,其他都是草本。

蕨类植物没有花,也没有果实和种子,是以孢子来繁殖的。它大致可以分为松叶蕨、石松、木贼(以上为拟蕨类)和真蕨(真蕨类)4个纲。

蕨类植物的地下茎年年能随处长出叶子来,嫩叶上部卷曲着,外面被有白色的茸毛,古时叫它为“拳菜”或“蕨拳”。叶子渐渐长大,叶柄上生有深绿而美丽的羽状复叶。野生在山地的蕨朴素而茁壮,主要依靠它那叶子背面的褐色或黄色的孢子散落在潮湿的地方,经过繁杂的过程,发育成为新的蕨。

蕨的叶子变化很大,小到不足1厘米,长的可达数米。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树蕨,单干耸立,高可达24米,顶生5米多长的羽状复叶,像一株大乔木。但是蕨类的叶子全然不同,如松叶蕨的叶子像茎上突起的小鳞片;木贼的叶子成鞘状,紧包节上;石松的叶子针状,密生茎上。

全世界蕨类植物约有1.2万种。蕨类植物用途很广。很多种类可供食用,嫩芽作蔬菜,如蕨菜,清香可口,有“山珍之王”的美誉。许多蕨类的根状茎含有大量淀粉,可酿酒或制糖。观音座莲的地下根茎重量可达20~30公斤。许多种类是有名的药用植物,如石松、卷柏和贯众等。满江红和槐叶菊等是饲料,又是肥料。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