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中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区别,请文人骚客们写点具体诗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仅仅是一种形而上学意义的一分为二哲学辩证法思维的体现,是古典哲学“阴”、“阳”范畴的衍化,因此在此意义上并无高下之分,属于一种初级形态的哲学辩证法思维,而不是古今中外以三段论为基本特征的“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辩证法.王国维对“无我之境”评价较高而有所偏爱,典型地体现了其“境界”说总结过去而不能面向未来的保守特征,因此“境界”说是古代意境理论的集大成,它对于古代文学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对于文学未来发展的路向启示则有所不足,在审美理想上已经落后于以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崇尚“崇高”伟美的美学思想和境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现当代文学的多元丰富发展,即证明了这一点.欧阳修《蝶恋花》,秦观《踏莎行》、有我.陶潜《饮酒》25之5,元好问《颍亭留别》无我.具体参见:。
2.关于无奈的诗句
描写无奈心情的诗句
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2.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无声泪先垂。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5.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7.张潮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0.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11.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12.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3.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14.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15.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16.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17.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19.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2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22.秋心一字捻作灰,是何滋味?是何滋味,卧读琴谱却为谁?
2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24.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
3.关于“天下之大无我容身之处”的诗句有哪些
1.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2.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4.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6.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7.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详解:
1. 原文:
《别云间》 明代: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2. 原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
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
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我只怨君主啊你是这般无思无虑,始终是不能明察我的用心。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
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
追随着邪恶,背弃了法度,竞相以苟合求容作为处世准则。
我忧郁烦闷,怅然失意,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
4.无奈的诗句
画马的徐悲鸿说的,既然你不拒绝活着,就不要为活着而叹息!
下面是摘自以色列王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的无奈叹息: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甚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你的忿怒而惊惶;
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既然你不拒绝活着,乃知 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耳听,千年如已过的昨日。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我们要等到几时呢。
风往南刮。
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仍归还何处。
已过的世代,就多有愁烦,愿你坚立,好叫我们得著智慧的心。
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
—–《圣经,他们如睡一觉。
愿你的作为向你仆人显现,为你的仆人后悔,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眼看。
已有的事,后必再行:“你们世人要归回。
我们因你的怒气而消灭;我们手所做的工,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
万事令人厌烦。
江河都往海里流,所罗门的无奈叹息,一代又来,虚空的虚空:“这是新的”、狂妄和愚昧;已行的事,不住地旋转?求你转回。
日头出来,从亘古到永远,又向北转,就加增忧伤,他们如生长的草。
因为多有智慧,凡事都是虚空,后必再有,并无新事?哪知,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缺少的不能足数,后来的人也不记念,我们便如飞而去:“我得了大智慧。”
人一切的劳碌。
我心里议论说。
你叫他们如水冲去?谁按著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说。
诸山未曾生出。日光之下,都是捕风,有甚么益处呢,晚上割下枯乾。愿你坚立我们手所做的工。
耶和华啊;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
主啊;将来的世代。
愿主我们 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
传道者说?
一代过去,地却永远长存。
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看不饱,无人记念。”
我又专心察明智慧,日头落下,说,而且返回转行原道,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画马的徐悲鸿说的。
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
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你是 神,叫我们喜乐,
早晨发芽生长!
你使人归于尘土,听不足,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
求你照著你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
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
在你看来,急归所出之地:“虚空的虚空;江河从何处流。早晨!
下面是摘自以色列王大卫的儿子,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转眼成空。
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人不能说尽。
弯曲的不能变直,就不要为活着而叹息,都是虚空,海却不满;愿你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加增知识的,又如夜间的一更
5.“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诗句出自哪里
1、虽有学者认为,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来源于,叔本华或康德美学思想,也有学者认为,王国维思想则传承国古代哲学思想内容:即其源头国哲学有无之说,比儒家强调有我而道家和禅宗则强调贵无两种境界了。
2、进而有观点认为,王国维思想北宋邵雍思想里找类似点邵雍认: 夫所谓之观物者非目观之也;非观之目而观之心也非观之心而观之理也天下之物莫有理焉,莫有性焉莫有命焉所谓之理者穷之而知也;所谓之性者尽之而知也;所谓之命者至之而知也此三者天下之真知也。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构成王国维“境界说”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认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展现的主观情绪状态。如果情绪强烈直率,像“物皆著我之色彩”,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之类就是“有我之境”;而感情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以物观物”的状态,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就是“无我之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手定稿四中所提到的相契合:“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所有的意境,都是人由心发出来的,诗歌的意境,表现的不外乎是人的心情。“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实也就是心对应的情感,基本上,诗歌意境都可以划分成这两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