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笑我太狂(“别人笑我太狂,我笑别人看不透”)
提起江南人才,很多人会想到很多影视剧中塑造的“江南四大才子”形象。他们嬉笑怒骂,嚣张跋扈,在花丛中“悠然自得”。但实际上,文坛上并没有“江南四大才子”,只有“吴中四才”。
吴中四杰是:朱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他们都不快乐,他们只是一些失意的学者。四个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寅。
电视剧中的“江南四大才子”形象
一:苦恼的机智。
爱好字画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唐寅的字画大多署名“金昌唐寅”,因为唐家的始祖是梁倩灵江将军唐慧。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唐伯虎,小时候家境不错,但24岁时,身为商人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道中落。此后,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相继去世,这对他打击很大。幸运的是,他得到了祝枝山等一群朋友的支持。
28岁时,唐伯虎在乡试中获得应天府第一名。此时,他正处于人生巅峰的边缘,却因为牵连到考试舞弊案而锒铛入狱。文史专家仍在研究唐伯虎是否作弊。大多数人相信他是被陷害的,因为他的才华,他不需要这么做。
唐伯虎的影视剧形象
因为这场骗局,唐伯虎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了。即使以后再有机会,他也不愿意再当官了。他在街上卖字画为生。风景好的时候,一幅画值一千块钱,有钱人都抢着买他的画。当你落魄的时候,没人关心你的画。他已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在新的一年里,他甚至写下了这首小诗:
开门的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别人家的。
一年到头都很冷。在祝塘寺看梅花。
唐伯虎的影视剧形象
二:我写了“我嘲笑别人,看不透”
卖字画为生不是明代一个有为文人的生活,因此唐伯虎受到了极大的质疑。但他不在乎,活在自己心中的“桃花源”里。他花钱买了一块地,给自己建了一个桃花坞小花园。在这里,他写了很多诗,其中有“别人笑我太狂,我笑别人看不透”,给我们印象最深。
刚看到这两首诗的时候,感觉很洒脱,很张扬。但是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在这两首诗之后,唐伯虎又写了两首,这是精华。让我们来看看整首诗:
这首诗写于公元1505年。考场舞弊案已经过去6年了。在此期间,唐伯虎过着美好的生活。毕竟他太穷了,以后活不下去了。
在这首七言古诗中,我们读到了唐伯虎的洒脱。这时候他真的眼前一亮,名利对他来说似乎一文不值。诗的前几句开头用了六个“桃花”,就像顺口溜一样,一气呵成。是桃花庙里的桃花仙子摘了桃花喝。
接下来,在中间部分,诗人写出了他的人生抱负。我只愿沉湎山水桃花,不愿在达官贵人面前阿谀奉承。有趣的是,在诗中,他还提到了穷人和富人的利益差异。有钱人要的是流量大,但要的是酒杯和鲜花。
唐伯虎的影视剧形象
最后一句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别人嘲笑我,我也嘲笑别人。在两次比较中,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也写出了古代千千万万隐士的心声,这也是它一直深入人心,流传至今的原因。但是,如果诗写到这里,显然不清楚我为什么嘲笑别人。所以后14个字是全诗的精华,更霸气。
《不见英雄五墓》中的“五墓”指的是富贵,称之为英雄,其实颇有讽刺意味。“无花无酒无锄头耕”就是说那些英雄曾经享尽了好时光,现在连坟地都没花没酒,被当成了耕地。这是这些英雄看不透的。他们一生所要的,到头来不过是一个空。
唐伯虎的影视剧形象
三:看透名利不等于“丧”
近年来,一个叫做“丧”的词变得非常流行。说到唐伯虎,很多人经常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但事实上,这是不准确的。唐伯虎看破了他的名利并不等于他的损失,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抱负。唐伯虎晚年曾写过这样一首诗,用五个“不”字,写出了他的人生志向:
阎志
不炼丹,不打坐,不为商人耕田。
随便写,就在青山上卖,地球上赚不到钱。
唐伯虎的影视剧形象
他的图只是一个“闲”字,而对于这个闲字,他提到的五不就是他的原则和底线。这让我们想起了陶渊明,五斗米不弯腰。做隐士得有自己的节操,这和“丧”文化完全不同。
在明朝,文坛上有很多伟人。唐伯虎的诗不是最好的,但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孟浩然、陶渊明等人的洒脱让人羡慕,但唐伯虎的洒脱总让人觉得有点心疼。如果不是因为诈骗,也许他不会这样生活。另一方面,朝中不乏他这样的朝臣,但书画界、文学界却不乏这样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心里可能会感到一丝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