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人体的发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流汗”VS“冰”

山西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高文利

秋天是变化的,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很多抵抗力弱的人非常容易生病发烧,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有人说发烧后应该用被子捂汗,也有人认为应该用冰块降温。那么这两种说法谁对谁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山西省中医院中超# #发烧# #出汗#

首先我们要知道发烧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所以要提到“体温的设定点”。人类作为温血动物,通过体温的设定点来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类似于恒温器的作用。一般认为,人体正常体温的设定点是37℃,体温调节中枢根据这个设定温度进行调节活动。它是一种动态平衡,会随着身体的变化而变化。

人体的发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01.升温期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认为高温是正常温度,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使体温上升达到高温的设定点,即设定点上移。如果涨的比较慢,可能只有怕冷怕风。但如果体温迅速升高,身体产热迅速增加,就会出现明显的寒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瑟瑟发抖”。

02.温度平台

机体的发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相对平衡。符合体温上升的设定点水平,患者一般不会感到怕冷,但此时可能会感到明显的热觉,常出现皮肤发红、呼吸较深等现象。

03.体温过低的时期。

体温的设定点下降并恢复正常。此时体温大于设定点,身体散热大于产热,所以经常出现出汗。

“流汗”VS“冰”

在体温上升期,冷敷使皮肤血管收缩,但不利于散热。即使体温暂时被迫降到正常范围,但体温的设定点不降,只会使身体产生更严重的热。但对于持续高温的患者来说,体温过高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用冰块冷却头部有助于保护大脑。

一般来说,当体温低于38℃时,可以采用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退烧。

1.补充水分。发烧时会呼吸加快,身上的汗液会流失大量水分,补充水分,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2.头部冷敷。用20-30摄氏度的冷水浸泡软毛巾,放在额头上。每3-5分钟换一次。

3.用温水洗澡。用温水浸泡软毛巾,水温不要太热。擦拭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

当体温上升到调节点时,身体减少散热,不出汗。出汗时,身体散热增加,盖被子不利于散热。尤其是一岁以下的婴儿,长时间遮盖可能会导致热遮盖综合征,轻度脱水,严重的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当体温没有上升到温度调节点时,我们的手脚会很冷,而当寒战持续时,适当地盖上被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体温,缓解不适。但是当你达到体温的设定点时,在温度持续偏高的情况下,就不需要捂热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发烧初期,也就是体温上升的时期捂汗是可行的,但在体温下降的时期捂汗是不可行的。如果冰敷,以体温为准。38.0℃以下物理降温为主,高热(39℃以上)时头部冰敷保护大脑。

最后,我想告诉你

发烧不一定是坏事,只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发烧的时候不必太紧张。最重要的是好好休息,天冷的时候盖好被子,天太热的时候压好被子。多喝水,多摄取营养。不要一发烧就用退烧药。但如果发烧持续两天以上,病情加重,身体感觉非常不适,那就要及时就医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