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不可不知的优美古诗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

骨头里面镶红豆——刻骨相思

山长水远嫦娥怨,鸿雁相烦,鸿雁相烦,眉间心上玉簟寒。——《采桑子-春叶》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2. 不知道的诗句

概述《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该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赵宋时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该诗收入《相和歌辞》。曹操也曾写过《陌上桑》,但其内容与汉乐府的并不相同。另外,近代胡兰成写过一篇文章《陌上桑》。 [编辑本段]汉乐府诗《陌上桑》 作品信息

【名称】陌上桑

【年代】汉代

【作者】不详

【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汉乐府

作品原文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3. 经典古诗:只什么此什么不知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词句注释

⑴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⑵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⑸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白话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 人不学,不知道古诗的上一句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