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和肌张力异常升高妨碍患者的正常活动。一般来说,偏瘫患者控制肢体困难,肌肉反应迟钝,截瘫患者关节或姿势异常。降低肌张力有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或行走,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治疗痉挛首先要了解它,从根源入手,先评估再治疗。今天的分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机理2。痉挛的机制3。痉挛的特征4。痉挛的评估5加重痉挛的因素6。处理

(1)脊髓损伤后痉挛的发生率约为14%。脊髓损伤休克期后(约4-6周),颈胸段麻痹易出现痉挛性麻痹,一般为不完全性麻痹,视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而定。腰骶部损伤通常是迟发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一般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损伤,而迟发性瘫痪是马尾和周围神经的损伤。脊髓椎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出现痉挛。

(2)痉挛的机制主要是基础脊髓反射活动(异常),包括骨骼肌运动系统反射、血压反射、膀胱反射、排便反射、阴茎勃起反射。这些反射在脊髓休克时基本消失,两个月后,稍受刺激时四肢屈曲,3月达到高峰。

(3)痉挛表现为反射亢进、折刀、表面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屈曲反射、病理反射\\阵挛、罕见的肌肉萎缩、肌力测量不准等。

(4)

痉挛状态的评估

(5)加重痉挛的因素。

与患者的身体状况、精神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如尿路感染、骨折脱位、关节挛缩、膀胱直肠疾病、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等。

6)治疗

痉挛性瘫痪是一种罕见的肌肉萎缩,对预防骨质疏松和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特别有利于不完全瘫痪患者的站立和训练。痉挛过度影响日常生活和康复护理,要治疗。

物理治疗基本包括避免肌肉紧张的理疗按摩、水疗、ROM训练、交替电刺激等。解痉机

药物一般包括:巴氯芬:5MG逐渐增加到每天最多120MG(不构成治疗建议)。

替尼定、肉毒杆菌毒素注射、脊神经足跟切断术(不常用)

个人总结:PT运动疗法对肌张力异常或痉挛患者有效。结合物理治疗,可以更好的增加患者对肢体的控制。

祝你身体健康,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