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0字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我第一次接触它是在1992年,由于《平凡的世界》在1991年获得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在年轻人中迅速掀起了读路遥作品的热潮,我就是在那样一种情况下,第一次与它相识的,与《平凡的世界》同期阅读的还有路遥的《人生》。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由于工作的缘故,我没能再捧起它。

最近,在收到《中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关于开展“不负韶光与书相伴、书香机关从阅读开始”2020年阅读推广活动的通知》后,我立即想到了《平凡的世界》,回家后从书柜里把它找了出来,重新阅读了起来。这是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全套书分为三部,费事半月,终于把它再次读完。想不到,20多年后再读此书,又有了更新更深的感触,借此机会分享出来,与各位亲共勉。

一、以史为鉴,昔日的悲剧不能重演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为背景,以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双水村”的地方为主线,描述一群年轻人追求梦想、追求爱情、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书中发生的故事,时代特征明显,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我们这一代人都记忆犹新,比如阶级斗争、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打到“四人帮”、恢复高考等,比如饿肚子、包产到户等,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是见证者甚至亲历者。

每到开饭的时间,孙少平都最后一个去拿自己的那份饭,因为他吃不起白面馍,更吃不起那5分钱一份的菜,只有等同学们都散场了,才悄悄地拿起那早已冰冷的黑面馍,趁没人看见,“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就是这样的饭菜,孙少平也不能吃饱。和他一样吃黑面馍的,还有他同班的郝红梅。每每看到这个情节,我的心都被隐隐作痛。这不就是我们当初的样子吗?在那个年代,能吃饱饭的家庭寥寥无几,饿肚子是整个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每当交完公粮后,队里的余粮所剩无几,分到每家每户的粮食还不足半缸,即使和野菜混吃也吃不到下一季收粮的时候,于是,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大批农民被迫逃荒要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什么家乡的水土就养不活咱们这些人呢?”孙少平的发问代表了当时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疑惑!

是啊,为什么呢?

天天阶级斗争、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极左思潮泛滥,人们思想禁锢,生产方式落后、单一,干什么都要看红头文件,不然,就要被作为走资派典型进行批斗。为了发展生猪,孙少安把耕作困难的边角地作为“自留地”分给社员,公社知道后,硬把他拉到台上批斗,要求立即退还分得的“自留地”。在获知安徽农村已经包产到户消息后,孙少安也想在自己生产队实行这一全新的而且是全体社员积极拥护的生产方式,但却遭到村支书的百般阻挠,胆小怕事又担心儿子再次被批斗的老父亲以死相逼,硬生生地把包产到户一事给搅黄了。绝望时,孙少安仰天长叹:“还能让人干点事吗?”

在那样一个极左思潮,思想禁锢的年代,人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都被深深地压在心底。越穷越是社会主义,凡是想发家致富的,都会被当做反社会主义的行为被激烈批判和无情打击。

在孙少安挨了批判会后,有这样一段描写:“孙少安穿一件破烂的粗布小褂,外衣搭在肩头,吸着自卷的旱烟卷,独个儿在公路上往回走。他有时低倾着头;有时又把头扬起来,猛地站住,茫然地望着迷乱的星空和模糊的山峦。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他从孩子的时候就成了大人。他今年才二十三岁,但他感觉到他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没吃过几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没度过一天快活的日子,更不能象别人一样甜蜜地接受女人的抚爱……什么时候才能过几天轻松日子?人啊!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在地上走……”

23岁了,没吃过几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没度过一天快活的日子!这是那个时候农村真实的写照,是现在年轻人所不可想象的,觉得不可思议,但那一切都是真实的,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尤其是在农村长大的人都是经历了的,贫穷、饥饿是整个社会真实的状况,“吃顿饱饭”是人们最大的愿望。感谢路遥为我们记录了这段历史。回顾昨天,让我们不忘从哪里来;反思昨天,让我们清楚到哪里去。

但我重读《平凡的世界》并不是想回忆那些痛苦的岁月,而是带着批判和反思的态度去重新审视那个时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批判和反思昨天,更加让我们珍惜今天,也更加让我们明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二、只要有梦想,平凡的人生也精彩

我很欣赏书中这样一段话:“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籍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孙少安、孙少平他们虽家景贫寒,处在不为人知的极其平凡的世界,他们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放弃,极力与贫穷抗争,与落后战斗。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站起,绝不轻易向命运妥协。表现出的坚韧和顽强,为人叹服。他们都有一个梦,那就是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能够改变命运,摆脱贫穷!

贫穷没有让孙少平消沉,也没有阻止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和自我完善。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如饥似渴地看《参考消息》,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各国概况》,读《马丁·伊登》、《热爱生命》,还有《马克思传》、《斯大林传》、《居里夫人传》和世界上一些作家的传记,学习伟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激励了他那颗不安分的心,梦想挣脱和超越他出身的阶层。每当看到火车时,他就出神地想象铁路能去的远方,仿佛自己幻化成了火车,去感受世界的精彩,于是,他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和追求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从学生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可是,就在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强烈感情的时候,田晓霞却因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牺牲了,少平问讯悲痛不已。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但他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因为他是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他要像伟人们一样热爱生活、对待生活。

孙少安,典型的西北汉,精明强干,头脑灵活,十八岁就当上了生产队长,从小就背负着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虽贫苦,却不自卑,从没停止追逐梦想的步伐,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一次次的失败和打击都不能使他放弃心中的梦想。在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安慰家人说:“也许世事总会有个转变,要是天年再好一点,咱们的光景会翻起来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顾村支书田福堂的抵制,孙少安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责任制,让大家的生活有了盼头。紧接着,他又进城拉砖,大胆用贷款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再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通过几番努力,终于成了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人,带领双水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这其中的艰辛与困苦难以想象,但他依靠梦想的支撑,凭借勇气与勤劳渡过了难关。

孙少安、孙少平的事迹是平凡的,与他们一样,书中其他人物如田晓霞、田润生、田润叶、田福军、郝红梅等等等等,都是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一员,他们的梦想就是摆脱贫困和落后,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正是有了这些梦想,才是他们那么义无反顾,勇于拼搏,追梦之旅使他们的人生变得异常精彩;也正是这样的千千万万平凡而自强不息的追梦人,才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精彩!

我们都是追梦人!

有梦就有远方!

我们都在追梦的路上!

三、做人必须向前看、朝前走

与时俱进、活在当下,是我这次读《平凡的世界》的第三个心得。

《平凡的世界》描写的是一个追梦的群体,为了改变家乡贫穷和落后的面貌,他们去争取和奋斗,与时俱进,用汗水和智慧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书中有两个悲剧式的人物让我不敢忘记。

那就是孙玉亭夫妇。

孙玉亭是孙少安的二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劳动方式、经营方式都陆陆续续发生了变化,联产责任制、包产到户一步步地更加开放灵活,农民的自主权也越来越大了,做生意、开工厂都是合法的了,再也没人割“资本主义尾巴”了。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全村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发家致富,而他们还活在那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里出不来。包产到户了,原来在农村发挥领导作用的村委会、贫协会渐渐失去了作用,也不再学大寨、也不再开大会了。这样的变化,使得孙玉亭夫妇极不适应,他们还像以前等待上级指示、等待批判大会、等待又一次群众运动,他们不相信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还时不时地到村支书家去问:“什么时候又开会啊?”。

就连昔日的“二流子”王满银都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在砖窑伙房里卖劲地干活,除过烧火切菜,还学会了蒸馒头!全然没了昔日二流子的恶习。但孙玉亭夫妇还活在过去的,仿佛眼前的变化与他们无关。他们的思想、行为完全与时代脱节!结果,别家都发家致富了,而他们家还是一贫如洗。成了全村最穷最让人瞧不起的人家。真是可悲!

孙玉亭夫妇给我的启示就是:人不能停留在过去,必须与时俱进、活在当下,必须向前看、朝前走。

时代在朝前走,我们也得朝前走,否则,就会因适应不了变化的世界而被淘汰。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说的生物界,但我认为,也适用于人类社会,换一种说法那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类社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无不遵循这样的法则。

昔日辉煌无比的摩托罗拉、洛基亚、爱立信等手机制造商,由于不能适应数码时代的变化,最后都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成了旧日黄花。最令人感慨的是科达公司。“Kodak”是几代人的记忆,柯达胶卷、柯达相机几乎是40岁以上的人耳熟能详的影像产品,顶峰时期,其胶卷和相纸销售量占到全球的60%以上,公司市值达到3850亿美元。就是这样一个公司,由于没有适应时代的变化,陶醉在昔日的辉煌里,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失去了消费者群体,于2012年1月19日宣告破产。昔日的影像巨人訇然倒地。结局令人唏嘘!

所以,我们不断学习,不断与时俱进,做时代的耕耘者,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用汗水和智慧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追梦很艰辛,健康是基础

健康这个话题是我此次读《平凡的世界》得到的最大的感悟。

不用质疑,路遥是一个追梦人。在小说《人生》获得巨大成功后,路遥本可以高枕名利,但他心中仍有一个梦想,准确说是使命:四十岁之前完成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这个使命如此艰巨,却让他热血澎湃。他用生命实现了这个梦想,将巨著《平凡的世界》奉献给了中国文坛。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轰动了整个中国文坛,路遥也为此写了《早晨从中午开始》作为《平凡的世界》的写作随笔。我在欣赏《平凡的世界》时,也把《早晨从中午开始》一起阅读了。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躺在医院病床上写的。在《早晨从中午开始》这部随笔中,路遥详细地披露了他的创作过程。为了达到他自己设定的目标,路遥疯狂地工作,生活极不规律。据路遥自己说,他的创作时间主要是在晚上,困极就靠香烟和咖啡提神,一直伏案写作至天明,别人起床,他才入睡。更多的时候“分不清白天和夜晚,五官溃烂,深更半夜在住所外转圈行走,以致让人怀疑他要寻‘无常’。”在路遥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所以,他说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在生活上,连身体所需的最基本营养都没得到保证。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他基本上不吃早餐,中午醒来,吃点馒头米汤咸菜,又开始阅读和写作,多数日子一天只吃中午这一餐,有时晚上吃点面条。

严肃的文学创作不是游戏,消耗的不光是体力,更是心力。作息时间不规律,身心得不到调整!就连基本的饮食要求都得不到满足!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连身体健康都弃之不顾!这完全是违背自然规律、近乎自杀式的追梦方式!但就是这种近乎自杀式的追梦方式,路遥却坚持了十年!身体长期透支,健康每况愈下,致使创作多次难以为继。他曾产生过中途放弃的念头,但使命未达,梦想未竟,又不顾健康继续进行下去……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待《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写完,大病一场,险些死去;第三部写完,双手成了“鸡爪子”,两鬓斑白,满脸皱纹。《早晨从中午开始》还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完成的。

我们看到了巨著《平凡的世界》,却没有再看到健康的路遥。可以说,路遥是一个成功的追梦人,因为《平凡的世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梦想实现了;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的追梦人,因为梦想,失去了生命。

生活本不应该是这样子的!追梦之旅也应有更好的结局!

路遥说:“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也许我们体会不到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那种忘我的境界,但我认为,追梦的方式有很多种,路遥完全可以选择另外的方式,这种近似乎自杀的追梦方式实在不可取。追求梦想固然重要,但生命和健康更重要,健康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基础,也是追求梦想的价值所在,任何以牺牲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去换取成功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即使把这个理由说得再伟大、再冠冕堂皇,其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需要巨著《平凡的世界》,也更需要健康的路遥。

如果路遥尊重自然规律,能科学地安排时间,照顾好自己,有了健康的身体作基础,他的文学生命就不会终结在42岁这样一个黄金年龄,他在文学艺术上还会有更深的造诣,说不定路遥的名字就不会仅在中国范围内传扬了,他的追梦之旅也会更加精彩!可这一切,都被路遥自己亲手给毁了!

路遥的英年早逝,是中国文坛上的一大损失!令千万读者扼腕叹息!尊重自然规律,珍惜生命!任何时候把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有了健康作保障,追梦之旅才会更加精彩。

五、写在最后的话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清新流畅,文字朴实通俗,平实之中见神奇,是中国当代文学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获得茅盾文学奖当之无愧。值得大家阅读欣赏。

但是,在欣赏《平凡的世界》时,笔者也推荐把《早晨从中午开始》作为延伸阅读,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怀念路遥这位英年早逝的伟大作家。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