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转换:福寿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门”看是普普通通的,仅仅是个出入口,但它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极其主要的位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样式的不断变化与更新。在历朝历代的建筑中对门的造型、门的装饰、门的功能和作用都十分的重视和讲究。我们从徽派的建筑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门的设计与装饰在整体建筑中作为最为重要的部分来刻画。突出门的造型与华丽,它是显赫家族地位等级和身份的一种标志。

门在传统的历史长河中,在长期的文化演进中,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门,如城门、宫门、殿门、庙门、院门,宅门等,长期以来被视为等级和身份的象征,“门既是一组建筑的出入口,它的位置自然就处于建筑的明显地位,它的形式也自然比较讲究。中国古代将一个家庭的家风称为“门风”,将一个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将一个家庭的儿女长大要完婚,自然遵从父母之命,听信媒妁之言,而其中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选择对方的家庭与自己家庭在地位、财富方面相当者,称为“门当户对”:古代在朝官员犯了王法,不但自身被判死罪,而且还会诛连九族,满门杀戮,称为“门诛”。由此可见,一个家庭住屋的大门,不单纯是一个出入口,它已经成为一个家庭的代表,一个家族的象征了”。所以,体现了门在建筑文化中的重要性。

门的造型与装饰充分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与等级制度,体现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民俗及宗教在门上的各种装饰,充分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传统建筑对门的造型与装饰的追求理念。至于现代的建筑也是如此,如:政府机关的门、大专院校的门、宾馆酒店的门、住宅楼的门,公园的门等,都把门放在首要位置来设计,对门的造型与装饰要体现现代建筑的性质和不同的使用功能,突出门的造型与气派,从中可以看出古今建筑对门的塑造与装饰是极其重视的。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汉语中许多与审美以至道德规范有关的词汇,正是来源于建筑中的这些重点的装饰部位,如:门面,门第,门风等等,于此,我们更不难理解这些装饰与文化的直接联系,但它透射出的文化内涵与哲理是很深的。门不单展示其自身的形式及装饰,更深地是揭示了中国传统建筑门文化的内涵。

然而长期以来,门在日常生活中,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大量传统建筑拆迁中我看到这些普普通通的门即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可是由这种自然的形态传达出的一种强烈的传统文化信息,却使我有所悟得,有借旧出新的创作冲动,于是我把传统建筑的门从形态上解构出来,将其文化的内涵注入到我的创作中。在福寿门系列作品的创作和制作过程中,我着重从造型上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上,把这些普普通通的门重新组合,构成新颖的雕塑造型。如《福·寿·门》系列作品之一,造型由三个部分组合构成,两侧是古老陈旧的方门,中间是两个重叠在一起的半圆红门,在造型上和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赋予了门新颖的造形。又如《福·寿·门》系列作品之三,在造型上强调方与圆的组合构造,两则半圆形的古朴陈旧的老门,衬托出红漆、金钉的方门,一新一旧,一方一圆,既传统又现代。如《福寿门》系列作品之七,以构造组合方式將方与圆组合成一个整体,强调。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在色彩处理上方形的框架为锈色,中间圆形为红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其门的造型既有现代感极强的建筑感和雕塑感,又有传统形式的造型意味,这样既丰富了传统门的艺术表现力,又突出了门的形式感和文化内涵。

总之,我将这些传统的普普通通的即将被人们遗忘的门,用解构与转化的方式赋予它新的造型和艺术的生命力,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去体味和感受门文化的内涵。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