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卑微的家庭生下你的儿子。
一个山沟里的穷小子,读书20多年,现在年薪百万,掌握前沿技术。
这个故事不是在电影里演的。现实往往比电影更精彩。这是我昨天看到的一个故事。
昨天,中科院的一篇博士论文引起了我的注意。本论文的题目是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的研究与实现。这篇论文的领域是极其热门的机器翻译技术,但引起我注意的不是论文本身,而是论文最后的致谢。在致谢部分,这篇论文的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黄博士,毫无保留地公开了他20多年的学术经历:
出生在一个小山沟里,十二岁母亲离家,十七岁父亲去世,我从小就开始经历与亲人的分离。我虽然穷,但还是不忘偷墙光。一路从乡小学,到镇中学,到县中学,到当地的市中学,到直辖市的大学,再到首都的研究院中科院,书籍成了这个穷博士向上爬的最坚实的梯子。
医生的遭遇被披露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孟子曾说,天将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为所欲为。所以,他们要有耐心,收获自己得不到的。郭博士的经历再次引起了大家对这个卑微家庭和令郎的讨论。
公开资料显示,这位黄博士现在在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高级研究员。这个实验室就像腾讯的大脑。整个实验室由数百名科学家组成,从这里研发出的最前沿的技术将被腾讯用在各种产品上。黄灿博士受雇于此,这显示了他目前在技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它甚至是科学家的一个部门。而且据说在这里工作的科研人员有的可以年薪100万。如今,寒门博士真的成了贵子。这个贵族儿子不仅意味着他已经有了不错的薪水,还意味着他对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非常重要。
第二,你穷儿子背后的时代红利。
可能科大讯飞的人都听说过,这家公司最重要的产品叫翻译机,也就是说,一个中国人。翻译机的出现改变了跨文化交流的模式。甚至有人说,可能会裁掉翻译,改变全球传播模式。支撑这个产品的技术领域是黄博士研究的机器翻译技术。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就这项技术展开激烈的竞争。
比如欧洲,因为文化多元,语言复杂,开源技术普及,所以语言技术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而且欧洲各国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支持语言技术发展的计划,比如Horizon 2020。目前市面上很多主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和翻译管理系统都来自欧洲。
美国就不用说了,谷歌、亚马逊、IBM等都已经涉足机器翻译领域。
我国在机器翻译技术上并不落后。目前国内拥有机器翻译技术的机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研究机构,主要包括黄博士的母校、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等。另一类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和搜狗。大量的原始技术创新来自于前一类的大学研究机构,互联网公司主要承担落地和商业化的任务。
机器翻译技术的兴起与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密不可分。
同时,黄博士从中科院自动化所赴任腾讯,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机器翻译技术从科研走向商业应用的生动案例。今天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很多程序员的红利。广大计算机技术人员依靠复杂的计算机算法,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拓展疆域。不得不说,黄博士20年的努力,然后进入科技企业,都离不开这个时代中国红利的大背景。当然严格来说,黄博士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员,而是高级研究员。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穷人家生个孩子好不容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真的。随着教育成本的不断增加,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之间的差异可能远远大于很多人的想象。
但是,我相信黄医生的经历是对这种说法的一个很好的反击。当然,平心而论,黄博士也是一个小概率非常难的事件。
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普及基础教育。最好的例子是张贵梅校长的女子高中。可以说,基础教育+高考是贫困家庭跨越的最重要渠道。黄博士从农村小学到大学的经历也是如此。其次,离不开时代的红利和个人的奋斗。如果我们没有出生在正在经历第四次技术革命的中国,没有出生在工程师红利的时代,也许永远不会见证黄博士的冷门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