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我国已经实现了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一致

我们国家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两大类。

第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2009年推动成立的新农村养老保险和2011年成立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2014年合并成立。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同样的缴费、同样的待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养老金是国家补贴,给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人,根据缴费年限、领取年龄等情况确定发放的待遇。

目前,全国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是93元每月,各个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给予适当的提升。比如说山东省是150元每月,济南市是160元每月,青岛市为200元每月。全国基础养老金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市850元每月,上海市1200元每月。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纳的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政府还会给予10%到30%左右的缴费补贴,激励大家缴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在参保人去世以后可以继承,不存在亏本的可能

但是相应的基础养老金水平低,人们参保积极性欠缺。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数量为54244万人,领取养老金待遇为16068万人。

不仅仅是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失业人员只要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都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缴费规则、统一待遇标准。

第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从1991年才正式全面推广开的。1991年国家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对于国有企业的养老方式,实施改革实施养老保险制度。

通过改革,将过去的有企业负担退休待遇的养老模式改为各地社保基金承担。

同时国家为了解决私营、外资等其他企业用工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问题,允许各个地方将这些人员也纳入养老保险制度。

农民什么时候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呢?实际上,还是略早一些的。1986年,国家在国有企业率先实施劳动合同制,这时候农民合同工也随机产生。劳动合同制职工都需要缴纳退休养老基金,形成养老保险手册作为记录。

其实,在去那些时候,我们劳动用工都需要经过劳动部门的审批,如果不经审批没有档案材料,实际上现在也是无法认可的。一个时代是有一个时代的背景。

关于农民的养老问题,实际上最初可以追溯到1947年的土地法大纲。当时我们明确了耕者有其田的原则,农民都分得了土地。后来,由于自然因素产生的土地兼并又不断发生。新中国建国以后,我国才推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施了公社化运动。其实这些运动都是人类一些实践的摸索。

根据1956年国家公布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明确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养老责任,要对老年农民给予粮食、柴火等用度的基本保障。在后来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确定的人们的分配基本原则是基本口粮+工分分配为主。如果还需要缴纳农业税(公粮)和留存其他储备等。当时的生产队是核算的基本单位,“他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

国家目的,想尝试把农村作为一个个大工厂,农民就是工厂的职工,分配工厂的产出。这也是学自于苏联的农场模式。但毕竟我国人口众多,情况更为复杂,最终生产效率低下。

最后集体生产的模式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终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的经济政策逐渐向农民的低收入群体倾斜。后来我国又取消了农业税,实施种粮补贴,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等等一系列政策。以土地为最基本生产资料的模式,变化为了现在的情况。我国还建立了低保制度,保障农民的生活。

跟农民的情况不一样的是城镇职工。过去的城镇职工也是以厂为家,工厂办了各种各样的福利设施待遇给工人提供保障,比如说幼儿园、理发店、澡堂等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有企业也面临着破产倒闭问题。为了解决职工的就业问题,国家开始完善失业制度。失业以后工人就失去了生产资料。人们也不可能把工厂的零件拆分以后交给工人,如果是一次性补偿,很可能面临老无所依的问题。因此国家才想到了养老保险制度。

实施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由国家和工厂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险费。之后的工作年限,也统一采取社保缴费的模式。这样,就能够为职工提供老年后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还参照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其他保险制度。

现在,人们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障碍已经不存在,只要大家能够参保缴费,未来相应的养老金待遇都是根据统一的计算公式计算而来。

所以,我们可以说我国已经实现了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一致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