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见过我身边的人充满光彩。我只见过昏暗的光线,很少见。孩子经常有。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美丽的光芒逐渐熄灭,消失。
正如高所说,顾城的字是自然的,是从最自然的内心流淌出来的字。偶尔会遇到文笔好的人,但那种文笔总是透露着十年应试教育的基本功:排比、比喻、拟人、对比…并流露出与生命抗争的迹象,带有阴郁潮湿(苏童)、装疯卖傻(贾平凹)或凄苦贫瘠(路遥)等不同的后天气味。
顾城有书香门第,北京人,父母开明,不禁锢孩子的心。顾城和妹妹顾湘从小到大都很自由。和海子很不一样。海子北漂,在北京买套房很难。顾城小时候有点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刘再复老师评价红楼,说贾宝玉是个纯洁的孩子,顾城也类似于此。这种精神状态是一种富足和自由的状态,只有在他吃饱饭后无所事事的时候才会出现。穷人家的孩子很难保持这种天真无邪的状态,很快就老了。
我在他八岁的时候看过他的诗。他写了他孤独的童年。他在乡下飞来飞去喂猪,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录,记录大自然的美丽。当阳光照射到一定厚度时,孩子们在田野里有了对诗歌的第一次认识。
顾城成年后一直在躲避城市和人群,选择隐居,过着原始的生活。他住在新西兰急流岛的岩石湾。养鸡种地盖房子是他拒绝的方式。我猜他之所以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而不是躲在繁华的都市里,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世界里的某种弱点。
直接球门
但他还是无法拒绝困扰,因为他当然可以做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但是他的女人已经长大了,脱离了天真无邪的时代,要吃吃喝喝,要戴着漂亮的手表舒舒服服的生活。虽然他们会因为光或者爱情而短暂妥协,但矛盾就像种子。只要他们不在空发芽长大,这就是必然的冲突。这就涉及到了自然的三观,但是哪里能找到符合三观的人,我们第一眼就喜欢上了?
他的诗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乡村的云和花、昆虫和鸟。这是他的世界和栅栏的象征。就像小孩子画画一样。他不会一张图面面俱到,里面会有很多默认。他写的都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个时间应该很接近庄子的天籁,类似鲲鹏的,不自知。后来,有意识的斗争和矛盾不可避免地由和平转为激烈。艾略特说四月是残酷的,因为它孕育了丁香。这个世界一点一点的毁掉最美的,教会我们什么是顺从。
漫无目的是一种选择,没有它基本不可能成功。在世俗的定义中,庄子认为,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物质负担,都是对自由的阻碍,尤其是对艺术的阻碍,艺术活动是一种没有同时的人的价值关注和反思,但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活动。然而,虽然这本身是一种价值活动,但它越没有价值,就越自由。
三毛用顾城的诗做标题。
天地无情,以万物为草狗;圣人无情,以庶民为卑犬。老子的话精准而冰冷,道出了世界与人之间空虚关系的真相。在虚无的世界里,要追求转瞬即逝的幸福,就要在虚无中主观建构自己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一座城市,或清晰或模糊,或规律或快乐。这个意义的主题是爱或者孩子或者艺术或者只是摘一朵花。只要这种形式让你的内心感到舒服和快乐,就是一个很好的过程。
一个人
一个人无法逃避他的命运。
他很清楚。
在呼吸中
在他成年的手掌里。
在他危险而安全的爱情之时
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办法。其实只是我们看蚂蚁,谁在乎哪只蚂蚁的意思,但是那只蚂蚁一定要在乎自己,不然就活不下去。
避免
在荒谬的操场上,无意识是快乐的。清醒敏感会收获额外的痛苦,灵魂会额外的坚硬。
顾城以诗和爱为载体,构建了一个干净美好的世界。他写下了他爱人的样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在某一个瞬间,他看到了一个女孩最美的样子,于是蓝色的裙子在他的梦里四处飘动。他认为美就是她。即使时光流逝,她变得陌生,但他坚信,美一定还藏在她心里,直到她离开。换成一个普通人很容易。很容易体面的转身,用顾城当时的蛊惑力换人,但是顾城不肯妥协。
对他来说,只有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才是美好的。城堡的毁灭让他绝望,所以他拒绝继续被毁灭。如果一切都没有意义,我就用死亡来证明它的纯粹和意义,好吗?死亡在这里成了对抗虚无的武器。
诗人以各种方式死去,或者依然默默的活着,留下的只有当年清晰的诗句。也许在艺术面前,肉体不值一提,个体只对一些亲近的人有特殊意义。他的天才流动,他的长手指弹拨,字排列成原来的姿势,让人那么舒服,就像最柔软的锦缎。
站在古城激流岛二楼的阳台上,可以看到海的一角,就像图中的海一样。人走了之后,森林密密麻麻,逼到了房子的前门。午后阳光明媚,生活中没有什么必须要懂的秘密。
-关注美,专心吃喝玩乐-我是绿树S.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