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旭刚文薇刘旭刚

1“三思”还是“做决定”要辩证看待。

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有些人认为应该三思而后行。他们不应该盲目决策,草率行事。有的人认为,该断的时候就断,该干的时候就干,不能慢吞吞,优柔寡断。那么,谁说得通,应该怎么做?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

目前对于“三思”还是“做决定”,从老祖宗那里就有不同的说法。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纪文子为人谨慎,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但是,孔子不同意他的观点。他觉得再想想就够了。三思而后行,就会患得患失,就会迷茫。

南宋以后,儒生编纂的《名圣贤集》收录了“三思而后行”。从小教育孩子要好好思考,正确处理事情,这样事后才不会后悔。

《大学》说,“大学之道,贵在至诚,亲民,至善。此后,知止将是平静的,平静和安全的,安全和安全的,安全和安全的。”“搬家前做好计划,你会从知止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是由“在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之前去知止”演变而来的。《孙子张继》:“当兵是国家的大事。死亡之地,生存之道,不容忽视。”孙子说的话大意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所以要仔细观察,分析,研究。

古人不仅有这些“三思而后行”的话语,也有有用的史实来说明“断则断”的重要性。西汉司马迁《史记·淳沈骏列传》:“常言道,‘时有断而不扰之’。沈骏失朱颖之是恶乎?”也就是说,如果你应该做决定而没有做决定,那你就麻烦了。你应该果断行动,否则你会造成无尽的伤害。

有一个典故:

赵人李园先将妹妹献给春申君黄歇,待怀孕后二人又共同谋划,说服春申君将其妹献给了楚王,不久后即生子并立为太子。李园怕春申君泄密,意欲灭口,家臣朱英看出了对方的狼子野心,奉劝春申君先下手为强,可是春申君却不以为然。十七天之后,楚王驾崩,李园借机屠杀了春申君全家。

司马迁在评论这段史实时说:“事断不断,民患乱。这不就是春沈骏不听朱颖劝告的下场吗?”

“三思而后行,做决定后再行动”“当你不断打破,你会被它扰乱。若不断断,必有后患”。这些古代圣贤从不同角度的论述都很有哲理性,很难说谁的观点是正确的,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要用辩证的思维对待,一分为二的观点,深刻理解其意,把握其道。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处理好“思考”与“判断”和“寻求”与“决定”的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极端认知和行为偏差。

这两个人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生活在社会中,人们每天都会遇到复杂的事情和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事情需要考虑的很细致很仔细,各方面都考虑的很周全才做,做到万无一失;有些事情太紧急了,根本没时间想太多。我们必须当机立断,立即处理,否则会耽误大事。在遇到复杂困难的事情时,大多数人都能很好的处理,并且思维灵活,很好的把握了思考与打破、寻求与固定的关系。但是,也有一些人表现不好,比如以下两种人。

优柔寡断的人。有的人性格懦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拿不定主意,左顾右盼,左思右想,常常在各种选择之间犹豫不决,无法做出选择;我倾向于对自己的决定持怀疑态度,害怕自己的决定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虎前怕狼,不敢表态,不敢做决定,不敢冒一点风险去做事。这种人经常会陷入自我苦恼,在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会委婉的说“三思而后行。”

鲁莽的人。有些人在言行上固执、急躁、轻率、鲁莽。有一些人在工作中不懂装懂,随意发表意见;没有调查研究,有些人很容易得出结论;有些人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就盲目决策;不负责任,蛮横无理,散布是非,影响单位团结和谐。在生活中,我们不讲孝道,不计较亲情,凡事绝对,对老婆孩子不管不问。不听劝阻,盲目投资,家里的积蓄会有一部分损失;贪小便宜,掉进陷阱,固执己见,被骗赚了两个空钱;有些事情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

这样的“存在”有很多真实的例子。似乎他们想都没想就下定决心,下定决心,大胆行动,很有“勇气”。其实都是感情冲动,不会用脑子做傻事。完全脱离了“不断断则乱,断则后患”的应有之义。

三个成语值得学习。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三思而后行”和“该断时断”。要理解两者的本质,巧妙处理两者的关系,该“三思”的要三思,该“决断”的要决断。妥善处理危机,化解矛盾,避免后患,需要辩证的思维,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高超的艺术。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哪些需要冷静思考,三思而后行;什么需要果断决定,什么需要立即执行,很难给出一个通用的标准答案。有两个成语,其真实性值得学习。

“举轻如重”。这个中国成语的意思是,举轻的东西和举重的东西一样稳。意思是做简单的事也很认真,或者说做简单的事也能表现出重要的意义。常用来表示人心思缜密,严谨细致,善于在工作中见微知著,往往在小事中见功夫,在平凡的事物中见惊喜。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有些事情看似小而简单,其实很敏感,很复杂,涉及面很广。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和不良连锁反应,导致因小失大。这就需要具备“以轻为重”的能力。我们应该关注类似的“小事”,而不是忽视它们。我们应该三思而后行。我们要体贴,认真对待,妥善处理,避免劳民伤财,后悔莫及。相反,你不用去琢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吃不好就睡不着。你要放下,把事情做好,不要让自己太累。

“轻轻举起重物”。这句成语出自易《瓯北》中苏东坡的诗:“坡的诗不豪迈,独树一帜。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口才,文笔极佳,举重若轻,看的时候好像也没怎么用力,但是力气已经很大了。”人们通常用“举重若轻”这个成语来形容在艰难险阻面前的远见卓识、胆识过人、从容不迫,以及泰山崩而不变色的精神。

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指挥员沉着、果敢、果断,把握战机,调动兵力,争取胜利。工作中也应该如此。面对突发的重大事件和紧急事项,必须果断决策,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应对。否则就会因为隐患没有及时消除而失去有利时机,成不了大事,或者小题大做。平时线索多,任务重,急难事多。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个人精力。有东西坏了,要快速处理,不要拖拖拉拉,注重提质增效,真正做到“尽可能轻松地举起一个重物”。

还有日常生活中“举重若轻”的问题。在妥善安排好“衣食住行”的同时,在孝敬父母、教育培养子女、参与公益活动、建设良好家风等方面,要多花心思、多花力气、多做贡献。

《论语》中有一段话:“有三人行,必有我师。”选择好的跟随,改变不好的。\”孔子教导人们:\”别人的言行举止一定有向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的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就改正。\”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既善于“举重若轻”又善于“举重若轻”的高人,值得我们学习。也有优柔寡断,不计后果的人,我们要从他们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每个人都要在各自的社会实践中历练本领,增长才干,把握好“想”和“破”的时机,处理好“求”和“定”的关系。在面对复杂情况、各种问题、重大突发事件时,能见天日,知难而进,临危不乱,真抓实干。坏了就坏了,不留后患。\”

编辑许德金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