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拼音GānZhe

别名薯蔗(南方赋)、干蔗(南方草木)、嫁接肠草(重庆堂文集)、蔗蔗(生活情趣饮食谱)、糖秆(中药药理)。

资料来源:Bielu

它来自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秋季采收,剪去地上部分。把上面的叶子剪下来绑起来。把它们放在黑暗不通风的地方,保持水分。

原始形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粗壮结实,高2~4m,直径2~5cm,绿色、淡黄或淡紫色,表面常覆盖白色粉末。叶宽而长,长0.5~1米,宽2.5~5厘米,表面粗糙,边缘粗糙或有小尖齿,中脉厚,鞘白色有毛。圆锥花序大,长40~80厘米,白色,生于秆顶,花序梗无毛;枝条细长,长10~80厘米,节间无毛;小穗长3~4毫米,小穗柄无毛;基盘微小,被白色丝状毛覆盖,毛长约为小穗的两倍;第一颖片无毛,近纸质;第二个颖片大约和第一个颖片一样长;不孕是中性的;小花的外稃非常狭窄或者缺乏;内稃小,在春天披针形的标题。

栖息地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省、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和云南有栽培。

化学成分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有84克水、0.2克蛋白质、0.5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8毫克钙、4毫克磷和1.3毫克铁。蔗汁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正亮氨酸、赖氨酸、羟丁酸、谷氨酰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还含有有机酸,如甲基富马酸、富马酸、琥珀酸、乌头酸、乙醇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甘蔗茎上部乌头酸含量较高(0.835%),其次是中部(0.205%)和下部(0.125%)。此外,甘蔗茎顶端(生长点)还含有维生素B1(236~563μg/100g,干重)、维生素B2(110~330μg/100g,干重)和维生素B6(10μg/100g,鲜重)。茎节中还有维生素B6,在上面的嫩茎节中含量较多。茎也含有维生素c。

压榨后的蔗渣中含有对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有抑制作用的多糖(2.6g/2.6kg),主要由五碳糖和六碳糖组成(蔗糖制造过程中提取的糖蜜中也含有0.55g/1.2kg这种多糖)。

甘蔗叶含有维生素C、乌头酸等。该蜡除含有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外,还含有4α-甲基-24-亚甲基-γ-胆固醇和α1-谷甾醇。

又甜又冷。

①别录:“甘、平、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寒。”

(3)《滇南本草经》:“味甘,微寒,无毒。”

④纲要:“甘、涩、平、无毒。”

经脉入肺、胃经。

①本草经:“始于太阴、阳明经。”

②《新本草》:“入脾、肺、大肠经。”

③回春本草:“入肝脾经。”

主治:清热生津,降气润燥。治疗发热,津液损伤,心烦,口渴,恶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干燥。并缓解酒精中毒。

①别录:“调下气和中,助脾胃,益大肠。”

②食疗本草:“是益气降气之理。”

③《日华子本草》:“益大小肠,泻气止泻,健脾化痰止渴,除心烦热。”

④《每日本草》:“止虚热烦渴,解酒。”

⑤滇南本草:“治各种毒疮、痈、背,捣敷;果汁:治恍惚,神志不清,中风失音,冲水下。做饭吃更好,有个胃更好。”

⑥滇南本草经:“可与姜汁同服,解除河豚毒。”

⑦返老还童本草:“清中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泻,疟痢,消疮泻火。”

⑧休养生息饮食谱:“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补脾阴。”

用法用量:口服:甘蔗汁2~4两。外用:捣固。

注意脾胃虚寒,慎服。

①《本草经》书:“胃寒反胃,饱胀泄泻宜忌。”

(2)《本草颜回》:“久食过多,致湿火,为痰、胀、吐、咳之症。”

①发热、口干、小便涩的复合治疗:甘蔗,去皮吃,汁咽下。如果你嘴疼,就把果汁喝了。(“台湾以外”)

②对于反胃、暮吐、暮吐、旋吐:甘蔗汁七升,姜汁一升。两味相和,分三服。(石梅季芳甄)

③治疗呕吐:甘蔗汁,温热,三天一升。(“肘后”)

④治疗虚热咳嗽、口干涎燥:甘蔗汁1.5升,青米糯米4个组合。煮粥,日食两次,极其滋润心肺。(概要)

摘自《中医词典》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