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光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域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光将持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持续下降。中公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现冬季自此开端。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珍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端。

2、立冬特色介绍

(1)气温降低变更显著

随着冷空气的增强,气温降低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认为常。从10月下旬开端,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域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

绵雨已停止,如果遇到强冷空气快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光,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究竟大风过后,阳光照射,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累,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

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气象接近尾声,显著的降温使这一地域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欣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2)热带气旋,强弩之末

依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重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这一年年中纬度风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拟活泼,如果中纬度风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3)入冬深秋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涌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涌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端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弥补,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

特殊是大城市,大气中积聚的水汽和污染微粒联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凌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涌现。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