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记者李瑱梁冬燕
操作员张远
北方十月,现在秋高气爽。来到大王店工业园,封帆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产品按照节拍穿梭下线,员工们快节奏操作测试。
在这里,每年有近1000万块电池出厂,然后装上国内外知名品牌,启动车辆跑世界各地。
保定央企“封帆”自保定建厂以来,一直使用真正的“中国制造”车用起动电池,为世界前沿技术提供“中国方案”。
然后,我们走进了1958年奠基的老厂区,开启了争取世界级富豪文件的“风帆”。
一款产品,打响全球名车。
刚到门口,一辆满载的重型卡车驶出了厂门。是车上新下线的电池,会直接运到广汽丰田工厂,装在亚狮车型上。
这就是“赛欧”,继大众、奥迪、奔驰、宝马、通用、福特等配套国际品牌之后。,去攻克另一个世界知名车企的配套供应链壁垒。因为,之前,丰田大部分高端车型都是配的国外名牌电池。
在保定,中船集团的国企正不断用优秀的产品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值得信赖。
追溯到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成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生产了技术先进的桑塔纳轿车。
当时合资工厂虽然诞生了,但是国产化成了最大的问题。合资两年,桑塔纳国产化率只有2.7%。这不仅让上海焦虑,中国汽车业焦虑,德国大众也焦虑。由于国内外汇短缺,如果不尽快解决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问题,上海大众可能会倒闭。
于是,1987年,上海举全市之力,建立了以整车为龙头,以零部件企业利益为纽带的共同体。这样就实施了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聚宝计划”,有100多家国内顶尖企业加入进来,支持新项目。最终,本地化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当时“扬帆”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时,“封帆”的科技人员经过两年的研发,通过了样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并于1987年12月取得了上海大众的配套许可证书;R&D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色,综合性能达到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荣获“1987年桑塔纳国产化一等奖”。你也知道,作为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的优秀项目,当时只有赛欧电池,其他收音机和轮胎获得了首批国产化牌照。
此后,“赛欧”一直与李霞、切诺基、斯太尔、依维柯等进口车型匹配。,并已成为国内汽车启动电池行业的领导者。
现在德国的宝马、奔驰、大众,美国的通用、克莱斯勒,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几乎所有汽车巨头的国产车型都可以通过“赛欧”启动和运行。只有大众,其次是帕萨特、宝来、速腾、斯柯达……越来越多的车型配备赛欧电池。
奥迪品牌由“赛欧”独家支持。
德国人以严谨和坚持著称于世,但赛欧电池却不断跨过公共实验室的门槛。2000年,奥迪A6专用的电池通过了德国贝尔实验室的检测和认可。2004年,在德国实验室,赛欧电池分别获得大众和奥迪的认可。2005年,封帆电池同时通过德国实验室两项最新标准的“双认可”,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唯一通过“双认可”的电池产品。
2007年,赛欧电池被列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全球采购项目,出口美国和印度。同年,它被列入法国雷诺出口项目,戴克中国和伊莱克斯对美国出口项目,支持瑞典沃尔沃项目。截至目前,赛欧电池占宝马、奔驰等全球高端车的45%。特别是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等高端品牌占了风帆电池的80%。
让世界了解“中国力量”的技术
在国内,“赛欧”始终扮演着行业“先锋”的角色。走访企业,听到更多的话是:“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风帆不用的时候,行业内其他厂家不敢用。”
李勇董事长办公室的走廊墙上,贴着一张电池厂商全球分布图。他说,铅酸电池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产品技术虽然完美,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它不仅需要持续的工艺改进和员工操作经验的积累,还涉及电化学、机械、电气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系统化应用。新的技术成果很难一蹴而就。
在化学电源的世界里,铅酸电池绝对是常青树。“电池启动汽车,汽车推动电池行业发展。”李勇说,“电池是工业强国发展起来的,亚洲的美国强生、欧洲摩尔、日本桥本智哉、南韩Rocket都曾经是电池行业的领头羊。”
然而,经过几轮洗牌,如今世界知名的电池企业已经所剩无几。世界最著名的约翰逊卖给了克里斯加拿大,摩尔已经倒闭。背靠中国日益强大的实力和经济影响力,赛欧电池的国际地位日益凸显,机遇可期。
中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市场。2012年之前,国内电池厂商有3000多家,现在经过激烈竞争和行业规范,只剩下300家左右。其中,国内三大知名企业中,有一家是央企“赛欧”,另外两家是民企和合资品牌。多年来,“封帆”一直是中国化学与物理动力工业协会酸性电池分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的理事长单位,李勇也是这两个行业协会的理事长单位。
追溯到“赛欧”,这个苏联援建、国家定点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已经在保定扎根了63年。建厂第二年,苏联专家退出,企业开始走上自主创新之路。因此,封帆电池掌握了干充电、低温冷启动、密封剂等核心技术。现在,封帆拥有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行业内第一个国家技术中心,并获得了国家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实验室的认可证书。
李勇说,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封帆公司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产品由橡胶外壳向塑料外壳的转变;从塑料外壳换成免维护电池;从免维护更换为AGM和EFB电池,具有更好的充电接受能力和耐低温性能。在设备方面,“赛欧”也实现了从手工板栅制造到自动板熔炼,从重力铸造到净拉,再到冲孔连铸的三次升级。
每一次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赛欧”都在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坚持稳健经营之路,成立62年来一直盈利,实现了健康持续发展。
如果一个产品能让外界了解一个城市。那么,赛欧电池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封帆在保定建设了三个电池制造中心,保定因此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电池生产基地。李勇说,“随着赛欧电池的大规模出口,不仅树立了中国电池行业在国际上的形象,也让国外了解了保定。”
李咏一直倡导秉承一种精神,就是企业的发展需要冷静,需要时间去改变空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一种铅碳电池在封帆公司诞生了,并获得了8项发明专利,通过了行业专家的验收。中国的“风帆”正与国际巨头在同一条赛道上奔跑。
一种将中国电池变成绿色的管理方式。
“铅酸电池是绿色的”,颠覆了大众的认知。
如今,“赛欧”已建成两座获得工信部表彰的“绿色工厂”。公司建立健全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66项管理体系,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
在产品设计阶段,“赛欧”就开始充分考虑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不断降低产品中铅、硫酸等原材料的消耗。该产品设计为密封免维护型,双层盖,避免电解液泄漏,减少环境污染。
在节能减排方面,“风帆”启动了光伏储能电池项目。2019年,其清远分公司通过污水深度处理改造,实现外排水全部回用,2020年通过清洁生产一级考核。2020年,封帆公司含铅危险固体废物同比减少1300多吨。公司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快,至今已获得全国15个省份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资质。2020年回收废铅酸蓄电池约13.67万吨,其中铅和塑料回收率分别达到100%和99%。
“扬帆”再扬帆。2018年,封帆公司成立60周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00亿。如今,《赛欧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2020-2045)明确了做强做优做大汽车电池、工业储能电池、动力电池、资源回收四大支柱产业。
“四大布局”实现一个愿景,即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型电源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