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经典的句子,以及解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不敢想象,现在的男女会创造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图画。婚姻如同时尚,几天过后就觉得不新鲜了。流行歌曲唱几天,换新的是很正常的。新的式样不新的,那么换上更新的吧。如果是这样还倒罢了,以心换心,没什么不对。夫妻忠诚,恋人坦荡。合则留,不合则去,本来是一种理想状态。
可怕的是人的感情沾染上铜臭。所爱的不是人而是背后的社会关系,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利益,金钱、地位等等。为了金钱和享受,人几乎会献出一切,包括肉体,它本身就是赚钱的资源。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的时代已经终结。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我们时代出不了大作品,能永远影响后来者的作品,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更,文化这个精神层次的东西也成了赚钱机器,其他的能逃脱吗。
“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2.谁能提供我关于诗经的著名句子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什么奢求。高远的苍天啊,是谁把国家害成这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 我衣领颜色青青,日日思念在我心!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美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去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奔家乡,雪花纷飞漫天扬。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你送我木桃,我就以琼浆玉液报答。这不能算报答,是为了能用结为好啊。(注:《木瓜》本来就是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的。)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3.诗经名句求翻译
出自《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①镗:击鼓的声音。②兵:刀枪等武器。③土国:国中挑填混 土的工作。④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⑤平:和好。⑥爱: 语气助同,没有实义。⑦契阔:离散聚合 。⑧成说:预先约定的话。 ⑨于嗟:感叹词。阔:远离、⑩洵:远。
【译文】
战鼓敲得咚咚响, 奔腾跳跃练刀枪。
国人挑土修漕城, 我独南行上沙场。
跟随将军孙子钟, 联合陈国与宋国。
不许我们回家乡, 忧愁痛苦满心伤。
哪里是我栖身处? 哪里丢失我的马?
让我哪里去寻找? 在那山坡树林下。
生离死别好凄苦, 先前与你有誓言。
紧紧拉着你的手, 与你偕老到白头。
可叹远隔千万里, 想要生还难上难。
可叹生死长别离, 山盟海誓成空谈。
出自《论语·子罕》下文是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意思是 有一首诗这样说:“唐棣开花,翩翩摇摆,我能不思念吗?只是离得太远了。”下文意思是 孔子说:“不是真的思念,如果真的思念,再远又有什么关系?
4.谁知道诗经的全部内容和解释
《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毛诗属古文经学,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赋。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颂、《颂》中的诗歌,思无邪”。
对于它的特点。《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
另一部分则为公卿、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雅》、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后来、兴”。“风。
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做诗,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共160篇,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
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
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
汉时。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毛诗(前二者取国名《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鲁诗、韩诗。
“四始”指《风》、《大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韩三家时,立于学官。
从内容上说,根据《尚书》上所说。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引用《诗经》者颇多,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颂《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
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语言、甚至思想上都起著非常深远的影响。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
现在对诗经的研究更多用来考察古今音韵的不同,或者用来研究上古时期的历史。而古今研究《诗经》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栋。
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有“四始六义”之说。毛诗序西汉初年。
风、毛苌,简称齐诗,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
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
齐、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诗经的开篇诗经里开宗明义的第一首诗歌是《国风·周南》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须知何为”窈窕”的原义。
安静,高雅,深邃而有智慧的(并非身材娇好的女性)。须知为何以“雎鸠”这种鸟来“兴”起全诗。
雎鸠,鱼鹰的一种,因为终身只找一个伴侣而被古人赞誉为王鸠。诗经开篇便是这一论夫妇之义诗。
可见夫妇在传统五伦关系中的重要性。家庭的破裂将直接导致犯罪率的上升(即下一代无法获得父母的关照而学坏)。
犯罪率的上升直接影响的社会的安定。补充一下,是关颂的,不少人都知道有商颂,“天命玄鸟,降我大商”。
不过呢,里面有《长发》《殷武》可能是宋颂注:《长发》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
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
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
何天之休,不。
5.《诗经》关鸠全文
《国风·周南·关雎》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释义: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简介: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扩展资料: 《诗经》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
其中第一篇即为《关雎》。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
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周南·关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