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太师、太傅、太保这一类虚职外,清朝官职一共分为九品,按照正常情况,每个人的晋升时间都不同,例如从一品升到正一品,陈廷敬花了20年的时间,刘墉则是16年。那么,从一品升到正一品到底是有多难?能让这些学士不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费尽心思才能升上去。

清朝官制

这是因为正三品及以下,都是通过“向外”开放的官职,那么以上便是“向内”,也就是皇亲国戚才能够获得的官职。一直到明清时期,一二品官职才逐渐对大臣开放。而在古代官制中,文职中最高品级的官职则是“内阁大学士”,称为正一品。

而且,清朝的一品官员和正一品官员的朝服是一样的,头上戴的也有事东珠红宝石的顶子,文官用的也都是仙鹤补子,武官也用的都是麒麟补子。但是从官级上来说,从一品到正一品,却不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做到一品官员之后,就是一辈子。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从一品到正一品的“艰辛之路”

在行政级别上看,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属于同级,但实际上,这六部中也有“等级”之分,甚至被人们很形象的比喻成是“贵、富、贫、武、威、贱”。在实际地位上,吏部的地位是最高的,例如在明朝时期,吏部的一个侍郎,就可以和其他五个部门的尚书“平起平坐”,拥有相等的权利。

升迁也需要论资排辈

而且能够成为正一品的官员,大多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是建立过特殊功绩的人,这些人除非犯了很大的错误才会被革职,职位才会空缺出来。除此之外,正一品官员都是一直做到“寿终正寝”,不存在退休一说。所以当职位有空缺时,才有机会给一品官员进行“补位”,而这些补位的人,是优先从协办大学士中选择的。

例如汉大臣刘墉,是乾隆时期有名的朝臣,他中进士的时候已经32岁了,到了58岁才升任左都御史,也就是一品官职,之后就一直在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等这些同级的官职上轮流任职。而后又过了16年,刘墉才升任为体仁阁大学士。并且在刘墉升职之后,乾隆还一直在指责,说是实在没有其他人了,才让刘墉升任补位。

升官也要靠“熬时间”

当然,这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而对于那些出身于满族、与皇室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的人来说,年纪轻轻就被提拔到大学士的人也有。例如25岁时被提拔为保和殿大学士的遏必隆之孙讷亲,还有36岁被提拔为文华殿大学士的和珅等。

由此可见,在清朝时期,皇帝大多是重用满朝的官员,而在汉臣中,即使是陈廷敬、刘墉这样倍受宠信、又有才能的大臣想要获得正一品的官职都是难上加难。再加上清朝时期的官制也依赖着以上种种因素,尤其是出身、年龄和资历,这些都不是与自身能力相关的,但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