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社会中,日常的行为规范,其实都有法律来管辖,如果触犯法律,自然也会受到惩罚.

当然在这个讲究人权的年代里面,即便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囚犯,也应该保障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因此罪犯在被抓捕以后,哪怕是被判处死刑,也仍然会给予人道主义待遇。

但如果放到古代社会,那就不一样了,我们都知道古代是一个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通常都会采取肉刑。

所谓的肉刑,其实就是施加在肉体上的刑罚,这种刑罚往往会让人十分痛苦,除了惩罚那些敢于触犯王权的人以外,还有震慑作用,以便于警惕其他人不要再犯下类似的过错。

但古代社会执行律法,每个朝代都有不一样的标准,如果很不幸的碰到了一个残酷的帝王,一旦触犯律法,那么很有可能会遭到难以想象的折磨。

檀香刑的由来

我们听到檀香刑这个刑罚,其实来源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先生所写的一篇小说,它的名字就叫做《檀香刑》,这本小说的故事是以真实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故事改编的。

根据高密县志记载,清末时期腐败无能,在与德国签署《胶澳租借条约》,德国人将山东视为自己的殖民地,不仅仅是开矿掠夺,更在当地修建了铁路。

由于强行霸占房屋祖坟的行为,引发了当地人的反抗,清政府统治者由于惧怕洋人,因此下令镇压这些反抗的群众,并将其中为首的人抓起来杀害,严令当地人不准收尸。

由于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在当地甚至还被改编成为茂腔,而莫言也基本上是以这个故事为主题创作的小说,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入了不少的艺术创作,比如将被捕的群众领袖孙丙在小说中,就是被檀香刑杀害。

檀香刑施行的过程

小说中对刑罚具体实施有一个详细的描述,具体的做法就是,将檀香木削尖,放入沸水之中煮软以后拿出来,将受刑者绑在一条板凳上,以檀香木最尖锐的一段直刺肛门,尖锐的部分在直肠之中游走,带给犯人无尽的痛苦。

当然具体在描述下去,可能有些残酷,但这个行刑的过程,让人听到就不寒而栗,在中国古代酷刑历史上,也算占有一席之地了。

当然在檀香刑的记载中,也有刻意让犯人感受更长时间的痛苦,施行的过程中会放慢速度,甚至会喂给死囚参汤延长性命,而小说之中孙丙在受刑的时候,就曾经拒绝以参汤续命。

故事中孙丙本身并不如真实历史上那种壮烈,而是因为杀掉了嘲弄他续弦妻子的德国鬼子才被抓住的,虽然他一开始可以跑,甚至有一个相貌与之类似的人愿意替死,但他仍然不愿意。

一开始他希望通过受刑时候表现出来的刚烈,告诉德国鬼子自己不怕死,也同时告诉大众自己反抗精神,但后来发现这一切徒劳无功。

不存在的刑罚

虽然莫言在小说中绘声绘色的描述,但实际上檀香刑这种刑罚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也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在中国古代肉刑记载中,根本就没有此类刑罚的记录,反倒是西方有过类似的记载。

不过不是将犯人绑在板凳上,而是困在木杆上方,依靠犯人自身的重力下坠,来达到刺穿人体的作用,而这个刑罚要持续数天,让死囚在临死之前,感受无限的痛苦。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类似刑罚的记载,但小说本身是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从某种程度上,檀香刑通过刑罚的残酷,在艺术上用夸张的手法,诠释那个时代人们的反抗精神,无疑能更加触动人心。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