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建立定位点,做出正确的决策。
- 04.用选项分层,做出无悔的选择。
芝士酱:头条签约作者,一年读100本书。如果没时间自己看,点右上角!
有一位印度哲学家,很多女人都很崇拜她。
一天,一个女人大胆地来拜访他,希望嫁给他。
哲学家虽然很喜欢她,但还是说要再考虑一下。
他以日常学术研究的态度,分别列举了结婚和不结婚的利弊,却发现良莠不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于是,哲学家们陷入了长期的苦恼。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人如果面临选择,无法选择,就应该选择自己还没有经历过的那个。
他想:我知道不结婚的情况,但不知道结婚会是什么样。
于是,哲学家最后得出结论:同意女方的要求。
然而,为了做出这个决定,十年过去了。当他来到一个女人家时,那个爱慕他的女人已经结婚了。
两年后,这位哲学家因抑郁症去世。临终前,他把所有的作品都扔进了火里,只留下一句评语:
如果人生分为两部分,那么我们前半部分的哲学应该是“不犹豫”,后半部分应该是“不后悔”。
鸡汤真的很好喝,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短暂的人生,有可供选择的选项很重要,选择正确的也很重要。但是“有做出选择的能力”更重要吗?
怎样才能快速准确无情的做出选择,减少后悔?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希娜·艾扬格对“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突破性的研究。
作者出生在印度。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谢轩患有严重的视网膜疾病。更残酷的是,她从小就知道这个病是治不好的,只能看着眼前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最后完全看不到了。
在高中,谢轩几乎完全失明,她甚至无法完成学业。
失明后,她面临着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我该怎么办?是自暴自弃,还是想找一份自己能做的工作,努力适应生活?
经过深思熟虑,谢轩突然意识到她最终选择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实际上有一个选择。
与健康的人相比,她的选择更少,但与身患绝症的人和身陷囹圄的人相比,她仍然拥有“选择”本身。
人生的每一秒,你都有选择的权利,而且通常有很多选择。即使是绝症,你也可以选择乐观、悲观、快乐或悲伤。
人生的每一秒,你都可以做出选择,而不是在现实面前萎靡不振,抱怨命运的不公,感到无能为力。
我有选择,我有选择,我有选择。我们可以记住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
通过深入研究,谢轩发展了一个关于选择的理论体系。现在,她已经成为哥伦比亚商学院的首席教授。
在《选择的艺术》一书中,谢轩指出,人脑中有两套决策系统。如果精神活动用到它们,你会做出更多无悔的选择。
人类有两个相互联系但又相互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们相互帮助,帮助我们做出最终的判断。
一个“催促孩子马上吃棉花糖”的叫“自动系统”。它下意识地运行,轻松快速,直接采取行动。它是我们动物的大脑;
另一个“反应系统”运行在逻辑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它通过思考做出最佳选择。像电脑一样,是我们的“高级大脑”。
为什么我没有选择我想要的?通常是“动物大脑”的锅,草率的决定往往会导致失败。
如果我们一有事情发生就惊慌失措,总是仓促决定,放弃了理性思考这一步,那么我们就把决定权交给了我们的“动物大脑”,让它根据我们现在的感受或者过去的经历和习惯做出选择。这时候出错的概率会很大。
有时候,我们也想更“高级”。比如面对一块巧克力蛋糕时,理性的大脑想让自己自律,持之以恒,坚持减肥。然而,在诱惑面前,系统1轻松战胜了系统2。
虽然忍耐意味着更健康,更好的身体,更强的自制力,但是我们无法忍受没有这一口的痛苦,选择马上吃。
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理性大脑”。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有选择,它都打不过“动物大脑”强大的人性。
所以,这样做比较聪明。在诱惑发生之前,你必须事先有一个“计划”来应对它:
积极思考,如何实施自控的计划,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自控。
首先,设定目标。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抵制哪些诱惑,在哪些地方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呢?
你可能好奇,为什么怕冷怕热怕痛的人类,最后却成了地球的霸主。
在古代,人类是如何与其他动物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的?
其实除了拥有更发达的大脑,还有一个特质是其他生物所缺乏的,那就是强烈的探索欲。
人类中总有一些人在更早的积极探索环境,寻找资源。探索的本质其实是选择。
比如,当你看到火的时候,你是像其他动物一样躲起来,还是努力收集火种供我使用?
看到没吃过的东西,是一脸漂亮地行动还是主动去品尝?
长期以来,探索和选择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本能。人类探索和选择的本能和食欲一样需要释放。
所以,现代社会,有那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去刷淘宝,刷Tik Tok。
人类的选择受动物大脑支配。只要有选项摆在我们面前,人的选择欲望就会被自动激发。
比如淘宝300-30多的时候,当你的动物大脑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这些选择真的是我需要的吗?”,而是“这么多选择,我该选哪个?”
一旦动物大脑激活了人的选择欲望,理性大脑只会帮助分析选项,而不会质疑“选择”本身。
负责做出选择的是大脑的前额叶皮层。除了决策分析,前额叶皮层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对选择的感知。一旦它发现自己失去了选择,就会立刻引发一系列负面的生理反应。
一旦选择的欲望得到满足,大脑就会释放积极的信号来缓解压力。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一个婴儿的对面有一架钢琴。当他拉动琴弦时,附近有一台机器会播放音乐。每根弦对应一段特定的音乐。你可以点任何你想要的歌。宝宝玩得很开心。
后来工作人员出了毛病。音乐还是一样的,但是播放是随机的。拉一样的弦,每次弹的曲子都不一样。这个时候宝宝会变得烦躁,生气,哭闹。
既然选择如此重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建立定位点,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甲、乙、丙三个人,一天晚上,他们都决定第二天出去做生意。
但谁也没想到,第二天雨下得很大。
既然在下雨,我就不去了!
b:不管下不下雨,我还是要出去,所以我就冒雨出去了。
c想了一下没有说话,直接拿起一把伞走了出去。
这一选择导致了三个结果:
a耽误了一天,什么都没做;
B虽然做到了,但是因为淋雨,很难生病;
C不仅完成了工作,还在伞下悠闲的看着雨中的风景。
他是最舒服的人,因为他做了正确的选择。
最快最有效的决策方法是建立一个定位点。
比如,当我们面临“雨后要不要做点什么”的时候,如果不建立一个锚点,就可能因为一时的懒惰而耽误重要的机会。
但是,当我们建立了锚点,这个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进退两难时,先停下来,让动物的大脑休息,用理性的大脑思考,建立锚点:
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就目前的环境来说有必要这么做吗?)
什么更适合我?为什么?对我个人重要吗?)
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更舒服,结果会更好?(怎样才能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你只需要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找到一个接近自己心意的答案。下次遇到同样的选择,你的思路会瞬间清晰。
04.用选项分层,做出无悔的选择。
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寓言:
如果有两堆一模一样的干草,而一头驴和这两堆干草之间的距离完全一样,它将别无选择,只能饿死。
事实上,如果真的做这样的实验,你不可能饿死任何一头驴,因为驴必须随机走到一堆干草前,饱餐一顿。
相比之下,人就没那么聪明了。因为和驴相比,人是一种经常“挣扎”和“后悔”的生物。
人的大脑太“聪明”了,不会付出,也不会失去。
很明显,我选择了方案A,但我不想付出相应的成本。我当时心里还在念叨:如果我选择B计划,结果会不会更好?不用交这么多吗?
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无论你做什么选择,都有可能后悔。
那我该怎么办?从技术角度来说,选项分层可以帮助你减少选择的焦虑。
比如投简历的时候,网上那么多公司,你该投哪家?是离家的远近,公司的规划,还是专业对口,还是就业时的工资?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选项分层。
如果你有10家公司可以投资。然后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一个排序标准。
“我很懒,早上不喜欢起得太早。”然后按距离排序,从列表中排除几个。
“我没有野心,也不想太累。”然后排除那些需要996的公司。
“我性格内向,不适合特别世故的小公司。”然后把大公司留在名单上。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不同的梯度中逐渐缩小范围。
我已经做出了选择,但我仍然担心我会后悔我打破了它。答案很简单,不后悔就好。
思考,选择,无怨无悔。没有思想,没有选择,没有遗憾。
没有人能像机器人一样天天理性,把每件事都做对。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选择了接受。
错误的选择?没关系,只要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能活在当下,快乐。
“我们不仅可以选择,还可以做好当下错误的事情。不是你做了更好的选择,而是你可以让你的选择更好。”
同样是堵车。有人生母亲的气,有人趁机打坐休息;也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有的人天天偷懒,有的人兢兢业业。
同样的选择,结果却大不相同。为什么?因为第二种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后悔和抱怨,可以活得更踏实,更从容。
“不能当大道,就当小路;做不了太阳,就做明星。”
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而是在任何情况下做好自己。
不管你喜不喜欢,你一生都面临着选择;无论你选择与否,你已经做出了选择。
选择就是创造。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是谁。
总结一下:先思考(建立锚点)再选择;选项过多时,分层排除干扰;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要勇于选择,即使选择错了也没关系:不是你做了更好的选择,而是你可以让你的选择更好。
我是热爱阅读的专业人士,我是头条签约作者。
我坚信“即使脑子里有一千片水,也要迈出一步,而不是翻脸。”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转发给我或者帮助我。谢谢你。
